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
学生差异
教育公平
摘要: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越发强调教育要注重面向人人和因材施教。现代教育的目的要求是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差异化教学是适应当前教育环境实现现代教育目的要求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学生成长成才,掌握学生差异并尊重和接纳学生差异,是教育育人的前提,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是中职学校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汽车类、电气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不仅影响到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作为学生识图、绘图知识的来源也是将来从业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尽管当前有很多学者针对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对策,但教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繁杂的系统,学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学习群体,在这门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自然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是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进行论述,以阐明此次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梳理,了解当前该主题研究的进度和基础,明确本研究的可行性条件和研究思路,并对差异化教学进行概念鉴定,分析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之间的关联,扩展研究思路和范围。最后通过调研当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来明确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制定在本门课程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举措。整理分析当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当前存在学生差距大、课堂气氛沉闷以及教学评价成效低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未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差距,学生自信不足不愿表现以及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等几方面。依托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支架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等理论基础,提出分析学生多个方面差异,动态缩减学生差距、教学设计融入学生差异,提供公平学习机会、教学评价多重角度挖掘,赋能学生个人成长等差异化教学举措,涵盖差异化教学中学生差异的来源分析、学生层级的调整路径、课堂激励策略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差异化体现以及教学评价主体和标准的差异化设定。为验证相关举措的有效性,开展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前测后测案例进行详细阐述,分别对学生前后的学习变化、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的统计以及教学效果等展开分析。通过多次实践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相关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够明显看到学生的改变和进步,说明举措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并可以供相关研究者探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