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BIM
施工合同
风险因素
评价指标
层次熵权法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查克·伊斯曼博士第一次提出了包含建筑项目所有信息的信息模型概念。2002年美国欧特克公司根据这一概念,推出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美、英、日以及一些北欧国家,建立BIM技术研究团队,制定BIM技术应用指南,短短十几年,BIM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因其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化、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可。随着BIM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影响的范围从最初的设计,扩大到了项目管理领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作为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核心之一,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BIM的影响。在降低传统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模型准确性保障、知识产权归属等新风险。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应用BIM技术的环境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评价,具体内容如下:(1)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对BIM、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 BIM的三大特点和五大优点,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的概念,系统介绍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识别常用的五种方法,指出产生风险的影响因素。(2)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分析了 BIM技术运用4D、5D、协同工作、云计算对传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进度、造价、文本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根据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五大原则及风险指标的识别流程,通过研究传统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和BIM环境下的施工合同管理产生的风险,从施工方角度构建了风险评价清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风险评价清单中整理出24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施工方在BIM环境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风险评价。采用层次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评价,层次熵权法用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既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又提高了客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D大学图书馆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进行了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客观反映施工单位合同管理的风险等级,以及风险评价体系中各二级指标的风险等级,合同管理人员结合工程的特点,及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4)提出风险控制对策。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的大小,划分了主要风险因素和次要风险因素,对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提出了控制对策,为施工单位在运用BIM的项目中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帮助合同管理人员有效控制应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中施工合同管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