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工效学
铁路工程施工
影响因素
高原地区
改进措施
摘要:
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力量的主力军,在连接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我国高原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使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铁路工程项目的人工和机械效率较内陆地区明显降低,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建设工程项目工期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控制以及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影响。本文对于研究高原环境对铁路工程人工施工效率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保障控制措施,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根据工效学基本原理,识别出高原环境下影响铁路工程施工人工工效的因素,并构建分析影响因素的因果模型,得出各因素对人工作业效率的影响程度,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本文在工效学原有的“人工-机械-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强调了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将施工工效系统分解为“人工-机械-环境-管理”四位一体系统,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围绕这四个子系统识别出高原环境影响铁路工程人工工效的18个因素。为有效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工工效的影响程度,本文构建了以铁路工程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调研问卷为数据来源,以决策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为数据分析工具的人工工效影响因素因果分析模型。结合青藏地区的实际铁路工程案例,编制铁路施工管理人员调研问卷,让管理人员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影响关系,利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分析问卷结果,得到各因素在工效系统中的地位,为这些因素划分层次,筛选出关键因素。结合管理人员问卷分析结果和调研时收到的意见建议,编制作业人员问卷,让作业人员选择各因素在实际工作时对人工作业效率的影响程度,整理问卷结果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将整理后的问卷结果引入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出的各因素间的路径系数,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对人工效率的影响程度。将作业人员问卷分析结果和管理人员问卷分析结果相比较,筛选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人工作业效率变化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作业人员的体力负荷、反应时间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而造成这些表现变化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作业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施工的质量精度要求、施工企业的所提供的岗前培训、项目现场的设备物资布局以及工程所处地区的环境温度,本文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量、优化场地布局、加强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铁路工程施工人工作业效率,和员工施工过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