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UR box
purR
突变本
突变频率
基因转移
碱性脂肪酶
摘要:
在该实验室早期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嘌呤生物合成调控研究中,以purD∷MudJ(lac,Kan<\'r>)和purG∷MudJ(lac,Kan<\'r>)为出发株,通过NTG诱变分离purR<\'->调节突变体时,意外得到purD和purG O<\'c>突变体各1株,其与获得purR<\'->突变体之比分别为1:7和1:***和PURbox大小相差约100倍,但NTG诱变获得purR<\'->和PURbox突变体的频率却相差不到10倍.purD和purG的PURbox为何能以高于purR一个数量级的频率发生突变?这一遗传现象的基础是什么?为回答这一问题,采用该实验室独有的purR超阻遏突变体(purR<\'S>),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补加限量腺嘌呤(10μg/ml)的NCE基础培养基平板上简易,快捷地分离到大量独立的PUR box和purR自发突变体.分别对5个PUR box和4个purR突变体作了分子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每个突变体的突变位点均发生在预定的靶DNA(PUR box和purR).PUR box和purR突变频率比较表明,虽然二者DNA大小相差二个数量级(1:100),但自发突变频率之比仅为3:7.该文对这一奇特现象作了推测性的解释.此外,我们从十余株假单胞菌出发,筛选出一株具有较为理想的酶学性质的类产碱假单胞菌,作为构建洗涤剂用酶——碱性脂肪酶的基因工程菌的出发菌株.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最适pH在pH8左右.通过DES(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不产脂肪酶的突变株,可作为构建工程菌的宿主菌.初步构建了出发菌株的基因组文库,摸索了适用于假单胞菌的广泛宿主表达体系的基因转移方法,为构建产碱性脂肪酶的基因工程菌积累了有价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