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微球体
生物相容性材料
摘要:
背景:生物相容性是药物缓释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除了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外,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对生物相容性也有很大影响。目的:获得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提高微球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菌酶,聚乙烯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匀浆机,超声波清洗仪,机械搅拌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方法:①微球制备:采用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3种分离方法(直接冷冻干燥法、过滤法、离心法)收集产品,洗涤,真空冷冻干燥。②扫描电镜观察:观察3种分离方法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镀铜台以及喷金处理,然后再进行电镜观察。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直接冷冻干燥法和过滤法相比,离心处理的方法对获取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更为有效,而超声分散对微球的形态结构造成影响。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光滑平整,平均粗糙度为48.55nm。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的下游处理过程对微球分离制备的影响,能够获得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产品。此外,根据实验过程中微粒的形成与支架的构建同步这一结果,提出了一步法这一新方法用于构建与微粒结合有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