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N-杂环卡宾
铱配合物
有机合成
量化计算
摘要:
由于铱(Ⅲ)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发光特性、发光波长可调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便于蒸镀的中性分子,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而氮杂环卡宾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给电子能力,能与大部分过渡金属(如Pd、Pt、Ni、Cu、 Ru和Ir等)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被人们广泛研究。本文结合这两个热点,考虑到咪唑类卡宾铱(Ⅲ)配合物与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有着相似的结构,只是将其吡啶结构换成咪唑卡宾结构,可能有着和[Ir(ppy)3]类似的优异的发光性能。经过分子设计和化学结构修饰合成了三个新型的咪唑类卡宾铱(Ⅲ)配合物(1-3),并对其结构特征、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n ⑴以制得的溴代芳烃为起始原料,经过乌尔曼偶联和烷基化两步反应得到咪唑盐配体(2a-2c),再以配体(2a-2c)和三氯化铱为原料,以氧化银为催化剂,乙二醇乙醚为溶剂,在125℃下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氯铱桥连中间体(1a-1c),继续加入适量配体(2a-2c),以氧化银为催化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80℃下发生配位反应得到咪唑类卡宾铱配合物(1-3)。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确证了该系列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同时利用溶剂扩散法培养得到最终产物1、2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其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13.963(3)((A)),b=14.097(3)((A)),c=14.835(3)((A)),α=104.73(3)°,β=102.07(3)°,γ=114.44(3)°;a=14.443(3)((A)),b=15.420(3)((A)),c=17.454(4)((A)),α=67.06(3)°,β=68.09(3)°,γ=65.75(3)°。\n ⑵测试了咪唑类卡宾铱(Ⅲ)配合物1-3在二氯甲烷溶液和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研究发现,配合物1-3有着相似的特征吸收峰,吸收带分为配体的1π-π*吸收、金属到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1MLCT)吸收以及3π-π*吸收三个部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表现出负的溶剂化效应,更有力的说明分子内存在MLCT过程。通过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测定1-3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荧光发射光谱,发现配合物1-3的荧光发射对氧气非常敏感,综合其较大的Stokes位移、较长的荧光寿命,说明该过程是磷光发射。同时,研究了室温和低温(77K)时1-3在二氯甲烷溶液(1.0×10-5M)中的荧光发射,以及其固态荧光发射。固态荧光发射光谱较溶液荧光发射光谱相的最大发射峰波长蓝移了10-15 nm,说明固态时,分子之间的堆积会阻碍金属与周围配体单元间的电子振动耦合。室温下荧光发射光谱较低温时的最大发射峰波长发生了蓝移,可能由于发射过程存在电荷的重新分布,MLCT过程更加显著。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的荧光位于蓝光范围,同时以9,10-二苯基蒽(Φem=0.90,λex=325 nm)为标准物,测得化合物1-3二氯甲烷溶液中的荧光量子效率在1.7-9.6%之间。\n ⑶利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1-3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研究表明,所测配合物在区间0.0-0.5 V存在可逆的氧化峰。电子亲和势在1.115-1.755 eV之间,取代基对电子亲和势影响并不显著;电离势在4.525-4.625 eV之间,相应的电化学禁带宽度(Egel)在2.77-3.51 eV之间。综上所述,此类配合物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配合物1-3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当分子空间结构刚性小,共轭效果好时,能隙则相对小;研究分子的HOMO与LUMO轨道,可以发现分子的激发过程存在MLCT以及π-π*的过程,与紫外测试结果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