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XLPE电缆
多参数检测
统计分析
模糊聚类
绝缘诊断
老化模型
摘要: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多地表水的城市,且许多电缆已经运行了20年左右,处于事故多发期,研究中低压电缆在特征环境下的老化状态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通过水树枝观测、介电谱测试、FTIR光谱、拉伸试验、电老化试验、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热老化试验以及加速水树老化试验等,对电缆绝缘老化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水树含量与最大水树枝长度、高频介损峰值与羰基指数、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累积击穿强度、活化能、基于等效热历史参数的新参数ln(t/τT)等多个现场老化电缆绝缘老化状态检测量,用于表征电缆水树化程度、热氧老化程度、绝缘降解程度、耐受电老化能力、绝缘热分解难易程度、绝缘老化状态等,以全面反映电缆绝缘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老化形态。对不同老化状态电缆样品的各检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检测量均可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现场老化电缆进行标识。此外,通过水树枝观测发现了大量典型的领结形水树枝,说明水树老化是上海中低压电缆的典型现场老化特征;对电缆径向不同位置处的绝缘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氧气是导致电缆热氧老化的主要因素;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热降解动力学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0%适合作为Ozawa法(或Toop法)求取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热分解活化能时失重百分数的选择标准,20℃/min下的Coast-Redfern法(机理S9)可作为大量现场老化电缆样品绝缘热分解活化能的快速测定方法;加速水树老化试验结果表明,现场运行电缆的水树化过程是加速进行的。运用上述检测方法对上海市近20年内、约300条线路466根现场老化电缆样品进行了实验室理化分析,对每两项检测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树枝观测以及拉伸试验是有效且可靠的;水树化程度越高,力学性能倾向于变差;证实固体材料的微观不完整性增大会提高介质的击穿强度;电缆绝缘的现场老化过程是加速进行的;证实热氧化老化会抑制电缆径向的水树生长;绝缘热氧化老化过程伴随着XLPE交联网络的降解;ln(t/τT)能够有效表征现场老化电缆绝缘老化降解程度。对每项检测量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了敷设方式、采样区段等对电缆老化降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敷设方式对羰基指数与拉伸强度均有显著性的影响,排管电缆比直埋电缆更易发生热氧化,而直埋电缆比排管电缆更易发生绝缘老化降解;能够体现采样区段以及敷设区域显著性影响的检测量只有传统功能性参数拉伸强度和累积击穿强度,并且基于两个检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一致,其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选取回归分析中相关度高、方差分析和T检验中能可靠体现差异性,并且结果合理的检测量作为特征变量,包括水树含量、拉伸强度、累积击穿强度和活化能。将高度相关的两个检测量组合进行二维模糊聚类,所得聚类中心作为特征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参数。根据模糊聚类情况与专家经验,建立了诊断规则。采用强度转移法,建立了电缆绝缘模糊聚类诊断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电缆绝缘的综合老化状态,且电缆绝缘老化状态与投运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电缆检测数据与绝缘诊断模型,开发了电缆状态评估与老化趋势管理系统软件,并对所有线路电缆样品进行了绝缘诊断,诊断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电缆状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的结论完全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同一现场运行条件下的正常现场老化电缆样品的绝缘状态检测数据与老化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显示老化时间与水树含量,累积击穿强度与活化能等三个检测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显著,据此建立了电缆绝缘多变量老化模型,模型参数取决于具体的现场运行条件,对应一定的绝缘降解速率实例分析表明该老化模型是合理的,并且绝缘失效取决于电缆降解速率而非电缆的投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