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直流变压器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电压自平衡
死区效应模型
直流变压器协调控制
虚拟阻抗控制
摘要:
直流输配电技术由于具有电缆截面利用率高、线路损耗小、变流方式灵活等特点,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并网、舰船配电系统与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关注与研究。大功率的直流电力电子变压器也称直流变压器(Direct current transformer,DCT)承担着直流负荷、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之间功率变换与调度的关键角色。因此,DCT的自身稳定性及其对系统的调节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带有储能的中压直流系统为研究背景,以双向DCT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电压自平衡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 parallel,ISOP)DCT拓扑结构,围绕模块均衡策略、提高建模精度、优化协调控制策略及增强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为了解决ISOP DCT的模块均衡问题并改善DCT的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直流模块拓扑结构和一种自平衡ISOPDCT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作为全文DCT分析的基础。将串联谐振和双有源桥式并联形成混合支流模块,研究了混合模块的软开关范围和运行特性,证明混合模块在合理的电流阈值下可以提升模块整体功率能力和低载效率。同时,增加开关谐振支路连接各模块的输入侧电容,研究了该谐振支路实现不平衡能量转移的机理,证明了该拓扑实现输入侧电压自平衡的能力。基于该自平衡拓扑,分析了开关谐振支路的电流与电压应力,并计算了谐振支路产生损耗的因素,同时与传统的模块均衡方式进行对比,证明了自平衡拓扑在器件成本和开关损耗方面的优势。构建实验样机验证,在15%的模块参数公差下,自平衡拓扑的的输入侧电压不平衡度小于0.54%。
为了精确地描述DCT参数与端口电压的波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对双有源桥式变换器模块的死区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其精确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该精确静态工作点建立了自平衡DCT的精细化小信号模型。通过分析双有源桥式变换器死区时间内波形畸变的原因,确定了开关寄生电容的谐振过程对波形畸变的影响,并建立精确的死区分析模型。以该死区模型为基础,推导了不同工况下双有源桥式变换器移相率与输出电流的精确函数关系表达式,从而得到了模块的精确静态工作点计算方法,进而推导出精确的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小信号模型。通过对比不同精度小信号模型在相同控制器参数下的稳定性差异,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精度确实对系统闭环控制参数设计产生影响,进而建立了自平衡DCT的精细化全阶连续小信号模型。
为了满足DCT自身及中压直流系统的控制需求,对DCT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模块故障处理方法和母线电压协调控制策略。为了完善自平衡DCT的内部控制,以传统均压控制解耦方法做对比,探讨了自平衡策略的优势,并给出了开关谐振支路拓扑的故障切除与恢复策略,提升了自平衡DCT的适用性。针对中压直流系统在并网与孤岛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分析了系统中各部分设备的控制方式,研究了自平衡型DCT在不同模式下的恒压控制方法,验证了DCT在系统中所承担的协调控制功能。构建仿真与实验样机证明了自平衡型DCT功率正/反双向的传输情况下端口电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为了抑制带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带来的稳定性风险,研究了自平衡型DCT的宽频震荡抑制策略,增强了中压直流系统的稳定性。针对中压直流级联系统稳定性问题,采用阻抗稳定性判据,建立了电压源变换器的输出阻抗模型、线路阻抗模型以及自平衡型DCT输入阻抗模型,证明了高线路阻抗是导致系统宽频振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系统宽频振荡问题,设计了一个自平衡DCT的虚拟阻抗控制策略,增加了其中压直流母线侧的输入阻抗,实现了对中压直流系统的宽频振荡抑制。搭建中压直流系统仿真平台,验证了宽频振荡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