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强迫风冷散热器
稳态热模型
动态热模型
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装置
热优化方法
摘要:
近年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交通电气化、数据中心电源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散热系统在电力电子装置中占据着较大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热模型的准确性、优化热设计方法以降低散热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是进一步提升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密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提升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密度为目的,对强迫风冷散热器进行散热建模并对其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对强迫风冷散热系统进行稳态热建模,稳态热建模的关键是得到强迫风冷散热系统的热阻。经典热模型对散热器流体状态描述不准确,未考虑散热器表面温度分布问题,模型误差较大。由此,本文对散热器流体状态进行分析,指出常见散热系统的流体状态应为入口段层流,根据入口段流动和换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截面积平方根为无量纲特征长度的稳态热模型;针对多功率器件散热的强迫风冷散热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均的特点,进一步引入流体热阻和扩散热阻以提高稳态热模型的精度。智能风冷中常通过调节轴流风机的转速以提升系统的轻载效率,本文利用流体力学中的相似原理对轴流风扇进行建模,得到轴流风机转速变化下的稳态热模型。其次,本文对强迫风冷散热系统进行了动态热建模,动态热建模的关键是求解强迫风冷散热系统的时间常数,其由系统的热阻和热容相乘得到。经典动态热模型未考虑扩散效应,仅利用散热器的重量计算热容,因此其准确性较低。在基于计及入口段流动和换热特性的稳态热模型获取准确的散热系统热阻基础之上,本文基于Cauer热网络和扩散原理对强迫风冷散热器进行动态热建模,建立了考虑储热效率的散热器等效热容模型。基于所提出的动态热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短时过载、间断工作和周期工作等动态工况下散热器表面的最高温度。再次,本文对强迫风冷散热器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举出实例进行分析,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弥补了经典的热设计方法(如经验设计法、有限元分析法等)无法兼顾设计效率与结果准确性的不足。所提出的基于强迫风冷散热器简化模型的概要设计方法,只需初选风机并结合功率器件布局,仅一次计算即可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可应用于对体积、重量不敏感的强迫风冷散热器设计。所提出的基于稳态热模型的优化方法,以降低散热系统体积为优化目标,可对散热器和风扇同时进行优化,具有准确性高、效率高的优点,可应用于绝大部分仅工作在稳态工况下的电力电子装置强迫风冷散热器的优化。由于采用基于稳态热模型的优化方法对运行在特殊动态工况的电力电子散热器进行设计会导致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过大,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热模型的优化方法,可对具有短时过载、间断工作和周期工作等特殊动态工况的电力电子装置强迫风冷散热器体积和重量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本文将所提出的散热器模型与优化方法应用于电力电子装置的优化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散热器和滤波器协同设计的电力电子装置的优化方法,提高了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据此优化方法,本文对一高功率密度380V/50k Var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进行优化研究。在研究中,本文分析了常见逆变器拓扑的损耗,指出Si C-MOSFET两电平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散热器体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Si C-MOSFET的交错并联两电平的并网逆变器拓扑,该拓扑具有损耗小、输出纹波小、结构和控制简单的优点;对单电感滤波器、LCL型滤波器和电感进行建模和分析,指出在高频工作的Si C逆变器中,采用单电感滤波器具有滤波器结构简单、无高频谐振峰、体积更小等优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散热器和滤波器的协同优化方法,基于所提出的热模型和滤波器模型,通过扫描开关频率得到在满足散热和滤波性能要求下,电力电子系统最优的开关频率及其对应的体积最小的散热器和滤波器组合。本文所提出的380V/50k Var高功率密度SVG采用Si C-MOSFET作为功率器件,优化后的体积为30.2L,功率密度为同功率等级的IGBT-SVG的2倍。实验证明所提出的高功率密度380V/50k Var SVG峰值效率为99.03%,满载效率为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