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磁仿真
网格生成
四边形网格
混合网格
狭长路径状金属
摘要:
射频电磁仿真技术在现代无线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网格生成是射频电磁仿真的重要前处理步骤。尽管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传统三角形网格生成技术已经成熟,但在面对工业级电磁仿真的高复杂度和精确度需求时显现不足。特别是在高密度网格设计中,使用电磁计算效率低下的传统网格将导致仿真时间增长,开发成本增加,影响产品迭代速度。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射频集成电路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以及一种面向狭长路径状金属区域的混合网格生成算法。同时,本文研究了一套射频集成电路仿真系统,将提出的算法集成到该仿真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包含如下三点:
(1)提出了一种射频集成电路的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本算法旨在提高电磁仿真效率,将电磁仿真的传统三角形网格替换为四边形网格,显著减少了网格单元的数量。本算法首先提取出目标模型的问题域,随后在问题域上使用网格投影策略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子问题域。在子问题域上使用基于标架场的四边形网格生成方法,得到子问题域上的四边形网格。接着,拼接各子问题域网格,得到完整的射频集成电路网格。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网格数量和电磁仿真时间这两个关键评价指标上表现卓越,均优于基线方法。同时,在网格质量评价指标上,本算法展现出高质量网格生成能力。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提出了一种面向狭长路径状金属区域的混合网格生成算法。本算法旨在提高电磁仿真效率,针对狭长路径状金属区域设计网格生成方案,减少网格单元数量,提升网格单元质量。本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问题域预处理、问题域分解、问题域后处理以及混合网格生成。问题域预处理负责解构问题域边界;问题域分解负责从问题域内识别并切割出矩形模块;问题域后处理负责解决子问题域的边界对齐问题;算法最后,在各子问题域内生成网格,得到完整的射频集成电路混合网格。实验结果最终验证了本算法在处理狭长路径状金属区域时的有效性,其在关键评价指标上的表现超越了基线方法,确立了本算法的优越性。
(3)研究了一套射频集成电路仿真系统,将本文提出的算法集成到该系统中。该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使用物理机脚本实现服务自动部署。重点针对该系统中的网格生成模块展开研究,分析网格生成的各类需求,研究网格生成模块的架构设计,解决算法集成面临的各项挑战。本文提出的两种算法功能被集成到该系统中,使用合理的模块复用技术,能够在不牺牲模块独立性的前提下,有效整合新旧算法模块,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同时,该系统精确定义了算法功能的调用条件,并引入对算法功能的运行测试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射频集成电路的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以及一种面向狭长路径状金属区域的混合网格生成算法,这两种算法均以提高电磁仿真计算速度为目标。为了推进算法功能落地,本文研究了一套射频集成电路仿真系统,将本文提出的算法模块集成到该系统中,功能集成后的系统能正常支持射频集成电路的工业级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