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模块电源
功率密度
交错并联
体积
转换效率
摘要:
随着医疗、军事、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源的性能追求越来越高,对模块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业界对模块电源的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开关频率、功率密度、模块体积、转换效率、低压大电流等。对于模块电源,体积和效率是重要的设计指标。体积小,模块电源应用场景越多,集成化程度越高。效率高,模块电源转换的热量就会减少,功率密度就会提高。近几年,许多研究者通过减小器件的封装尺寸,器件的布局来减小模块电源的体积,通过改变电路的拓扑结构来提高转换效率。在模块电源小型化研究中,将逻辑控制部分和功率元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方法是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与研究所的项目相结合,通过将变换器的逻辑控制部分和功率元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内部来缩小模块电源的体积。针对市场对模块电源宽输入电压范围、低压大电流的应用场景需求,本文选择交错并联Buck拓扑结构作为芯片的主电路结构。
本文首先对单级Buck拓扑基本原理分析以及功率级建模仿真分析电路性能,接着对峰值电流模控制的交错Buck电路原理分析以及功率级建模仿真设计补偿和保护电路。根据电路的结构和性能分析,指引芯片的SOC设计和内部模块电路的设计,把逻辑控制部分和功率元件部分集成在芯片内部,进而缩小模块电源的体积。针对芯片内部子电路,设计基准和稳压电路,为芯片内部稳定工作提供保障;设计放大倍数较高的误差放大电路可以实现对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设计补偿电路防止电路出现次谐波振荡的问题,为模块电源的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出电流,两路Buck电路并联均流输出。为了缩小模块电源体积,把外围补偿电路、反馈电路、输入及输出电路的元器件都高度集成在一起。由于开关管和电感无法集成在芯片内部,与外围器件一起布局。在模块电源基板的绘制过程中,器件和走线的合理分布,一方面缩小电源模块体积,另一方面避免器件之间相互干扰,增强模块的散热性能,提高模块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设计,设计了一个电源模块的验证板,并通过实验设备测试来验证各项参数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测试结果说明该电源模块在12V稳定电压输入时,输出3.3V稳定电压和3A的稳定电流,峰值转换效率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