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功率放大器
功率合成
射频收发机
雷达系统
摘要: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基于硅基工艺的生命体征检测雷达系统逐步实现高性能与高集成的双重突破,推动着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医疗监护、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延伸。然而,在日益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中,目标的多样性、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人体运动伪影等因素挑战着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与检测精度,对雷达系统的射频收发前端电路的带宽、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与抗干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聚焦于硅基微波/毫米波生命体征检测雷达,针对其关键电路与系统展开研究与设计,主要的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基于变压器耦合谐振腔(TCR)的宽带功率匹配与传输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TCR与功率放大器(PA)有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作为核心,采用跨阻零纹波等定量公式与阻抗匹配的定性约束,协同实现PA宽带功率匹配与功率传输的效果,解决功率性能与工作带宽的折衷问题。以该方法作为先验知识,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提出基于知识辅助式NSGA-Ⅱ算法的宽带多级PA优化方法,在TCR设计上相较于传统NSGA-Ⅱ算法提高了近4倍的效率。以此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宽带PA芯片,在1.2 V的测试条件下,PA线性功率增益3dB带宽为9.48~15.5 GHz(48.2%的相对带宽),峰值增益达到19.5 dB。在大信号下,PA的饱和输出功率为15.7 dBm,且对应的1dB带宽覆盖8.5~14.5 GHz(52.2%的相对带宽),最高功率附加效率(PAE)为27%。相比于已有的硅基宽带PA,本工作具有最佳的带宽综合性能。
2)提出基于电压均衡与馈网调谐的宽带全平衡功率合成网络,有效地降低功率合成PA各路通道的阻抗与功率波动,进而提高功率合成效率。提出基于环形分布式中和电容的PA有源核阵列,实现紧凑式布局与功率性能的提升,降低大尺寸晶体管射频长走线所引入的损耗。设计并实现了一款V波段全平衡四通道功率合成PA芯片,后仿结果显示,在1.1 V供电下,PA线性功率增益的3dB带宽覆盖47.0~69.3 GHz(相对带宽38.3%),且在58 GHz达到17.7 dB的峰值。在大信号仿真条件下,PA的1dB压缩点与Psat在60 GHz处分别实现19.1 dBm和23.6 dBm,峰值PAE达到24.6%。本工作相比于其它工作具有最高的饱和功率密度与峰值PAE性能。
3)提出背向去耦本振巴伦,通过奇数匝差分线圈结构与平衡去耦路径提升巴伦的共模抑制比,并进一步与多相滤波器协同设计,减小雷达接收机正交信号的幅相误差,保证中频解调的准确性。采用跨导增强与磁屏蔽技术设计低噪声放大器,通过与后续的电压型无源混频器和斩波跨阻放大器级联设计实现高接收灵敏度。提出一种基于键合线串联谐振的双陷波滤波器,对接收机带外特定频点处的无线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基于上述设计实现了一款X波段雷达正交接收机芯片,后仿结果表明,雷达接收机的正交信号幅相误差在1 Hz处分别为0.27 dB和0.35°。在5米探测距离的接收功率门限下,中频解调信噪比在0.1~100 Hz频段内均高于27 dB,且在15 dB的解调门限下,接收机灵敏度达到-110 dBm。在带外2.4 GHz和5.8 GHz处,分别实现70dBc和48dBc的干扰抑制比。
4)提出折叠式紧凑型的雷达本振分配网络,以及自偏置本振缓冲级电路,实现紧凑式布局、良好的收发隔离以及本振链路幅相平衡性。集成高灵敏度正交接收机与基于变压器耦合谐振腔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并实现了一款X波段高灵敏度低成本双体制雷达收发机芯片。采用锁相环分频比切换的方式获得精确频移键控(FSK)信号,并通过FSK与多普勒连续波雷达的双体制时分复用,为高精度的距离测量与低成本生命体征解调奠定系统基础。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支持5 kHz FSK调频速率,中频正交幅相误差分别小于0.3 dB和2°,接收机灵敏度为-105 dBm,支持12米的最大无模糊探测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