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印制电路板
空间微重力
涂层失效
摘要:
在载人航天器电子系统中,霉菌的生长对PCB的安全使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当前针对空间微重力环境影响霉菌腐蚀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无法为空间站中长期服役的PCB霉菌损伤失效评价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开展空间在轨环境的霉菌腐蚀试验,探明实际空间微重力环境中腐蚀性霉菌的生命活动变化及其对PCB失效机理的影响,对于保障空间站电子设备安全服役、延长在轨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环境中常见的腐蚀性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空间在轨环境和地面正常重力环境下的天地对照霉菌腐蚀试验,结合二维回转器模拟微重力的研究,探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生命活动特性以及PCB腐蚀失效行为的影响,并建立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生命活动变化与PCB聚氨酯涂层失效行为的内在关联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阐明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生命活动对PCB聚氨酯涂层的腐蚀机理。论文的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首先系统地研究了地面正常重力环境中***作用下PCB的失效行为。霉菌腐蚀试验90天后,***在PCB聚氨酯涂层表面形成了生物膜。在***生物膜的作用下,PCB聚氨酯涂层体系发生了表面侵蚀、化学键的断裂及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并且涂层/基底界面腐蚀严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CB聚氨酯涂层中的酯键受到水解酶和有机酸的协同降解作用,导致裂缝和孔隙出现。小分子有机酸可以通过裂缝和孔隙,随着水分扩散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并与树脂网络中的酯基团发生酸性水解反应,从而导致聚氨酯涂层内部由均匀完整转变为膨胀的多孔结构。因此,地面正常重力环境中***分泌的代谢物是导致涂层/基底界面腐蚀并引发PCB聚氨酯涂层失效的关键因素。
为了探究真实空间微重力环境中***作用下PCB的失效行为,首次将空间在轨试验技术应用于霉菌作用下PCB的腐蚀失效研究,建立了空间在轨环境和地面正常重力环境下的天地对照霉菌腐蚀试验方法。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形成的生物膜不仅能够通过水解酶和有机酸的协同水解作用对PCB聚氨酯涂层表面造成严重侵蚀,还能通过物理侵入的方式对涂层内部造成机械破坏。不同于地面正常重力环境,菌丝物理侵入这种作用方式对涂层造成的物理损伤并不规则,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分层。虽然该破坏模式与重力条件无关,但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中PCB聚氨酯涂层的失效机制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由于***菌丝对PCB聚氨酯涂层的侵入方式及其对涂层腐蚀失效过程可能的影响还未知,通过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进行霉菌腐蚀试验,探究由菌丝物理入侵引发的PCB聚氨酯涂层失效行为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对聚氨酯涂层造成了双重破坏:一方面,生物膜通过分泌水解酶和有机酸,导致涂层表面出现孔隙和裂纹;另一方面,菌丝尖端施加的机械压力能够穿透涂层,在涂层内部形成生长通道。这两种破坏模式与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的发现一致。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菌丝可在涂层内部形成多个从表面通往涂层/基底界面的穿透通道。此时,***菌丝穿透涂层并建立快速传质通道成为影响PCB聚氨酯涂层失效过程的关键因素。
基于天地对照试验样品表面的生物样本,进一步探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规律,阐明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生命活动对PCB聚氨酯涂层的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地面正常重力环境相比,空间微重力环境中聚氨酯涂层表面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更复杂,其中的多糖含量更高,孢子、菌丝之间的粘附更紧密。对胞外代谢物的定量分析表明,***的草酸积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的浓度最高达6.4mmol/L,约为地面正常重力环境中浓度的6倍。证实了空间微重力环境对***活性、草酸代谢物分泌以及生物膜的完整(成熟)性有促进作用。相比与地面正常重力环境,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形成的生物膜更有利于***对聚氨酯涂层的物理侵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