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学习效果研究
摘要: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作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实际采取的教育手段等方面依然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目前我国各高校专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称“思修”课程),但大学生在生源地分布、学习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与高中时期截然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据此,寻找适合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特殊性的教育对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现实工作的强烈需求。测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并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便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大学生“思修”课程的学习效果,可以拓展其科学领域,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体系,深化其学科理论;同时也能推进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并进行实证调研,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爱国主义与时事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感与就业、理想与信念等层面进行分析。前测-后测“思修”道德教育学习效果量表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十八周“思修”学习,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均值有着明显的分数上升。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学习效果总量表和各分量表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党员、户籍地类型不具有差异显著性,其增长分数在性别维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总量表上是否为单亲家庭维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另外五个分量表上不具有差异显著性,其增长分数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前测-后测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学习效果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前测均分与后测均分都呈现极其显著差异性(p<0.001),这也就意味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干预,会较为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表明“思修”课程在总体上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着积极作用。据此,本文在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自身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育环境、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层面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因素,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