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
模型
测评
现状
对策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获得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新形势的产物,具有评价高校思政课是否具有亲和力与针对性,以及是否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的功能。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对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为例,开展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理论模型建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品德的心理结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规律和“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课程特点,提出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理论模型,包括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概念模型1个,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影响因素整体模型1个和影响因素细化模型4个。
第二,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测评工具开发。依据理论模型,通过学生访谈和专家访谈,形成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初始量表和影响因素初始量表。以608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对初始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1份包括知识掌握、情感激励和意行导向3个维度的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正式量表和1份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影响因素的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影响因素正式量表。数据结果显示,2份正式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纲要课”课获得感及影响因素的工具。
第三,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测评工具的应用。将正式量表投入使用,以2404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进行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情况平均得分较高,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和宗教信仰方面差异显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及其每个因素的子维度对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影响因素中,学校因素对获得感影响程度最大,个人因素次之,社会因素最小,家庭因素对获得感没有直接影响。在影响因素的子维度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学校氛围、教师因素、家人期望、个人经历和个人态度对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的影响均为正向;文化因素、家人行为、同学因素对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的影响均为负向。第四,提升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的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纲要课”获得感提出人口学差异、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的系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