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传统文化
摘要: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外交困,国人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但都相继失败。一直到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识之士以之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武器,并因时因地以制宜,真正批判地接受和发展,使之注入中国化的思想。中国人民在有识之士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欲被广大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接受,只有使其具备中国作风,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但由于我国的社会环境与西方及俄国迥异,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而具有示范性、独特性与创新性,不仅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而且对其它国家具有示范作用。作为异质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被排斥,而是实现两者紧密结合,究其根源,在于两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致思倾向存在相通之处。中国迎来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乏有理智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先进的先贤,积极探索它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他们采用传统文化的表达要领、思维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传承,通过这两种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他们对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变革与融合,它们之间应当相互制约、共同进步。他们努力的探索有效地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有识之士就十分的关注和重视,并对其展开初期的研究与宣传,其中毛泽东就是典型代表,他被认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事业的开拓者、先驱,他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我们认真考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下面的四个阶段:萌芽、开端、初步形成理论成果、最终形成完整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其中无处不透露着毛泽东的汗水与辛勤。毛泽东擅长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联合起来考量,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产生了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传统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传统知行观与实践路线、传统尚贤观念与用人之道、传统修古好学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正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西方不断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力图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我国须更深层次的在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根本上,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树立牢固的文化之源和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