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自信
内在逻辑
摘要:
“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政治宣示和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要求。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逻辑”为切入点,全篇紧紧围绕何为理论自信、为何坚定理论自信、以何坚定理论自信、如何增强理论自信这四方面的逻辑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以历史、现实、未来为经,以理论、实践、价值为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从自信、理论和理论自信等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客体,阐明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党的指导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从而探讨解决“何为理论自信”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出发,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对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认为只有坚定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开辟新境界,从而探讨解决“为何坚定理论自信”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历史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内在特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视角,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来自对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和历史反思,来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创新品质的结论,并提出认识这些内在特征是坚定理论自信的逻辑起点,是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探讨解决“以何坚定理论自信”的问题。本文还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等四个方面,探讨坚定理论自信的实现途径,提出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支撑理论自信,以理论自觉推动理论客体不断丰富发展和理论主体不断成熟坚定、推动理论的内在支撑不断壮大和外在支撑不断强大,从而探讨解决“如何坚定理论自信”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和学理层面的深入研究、系统分析,既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概念,又阐述了理论自信的科学基础、历史依据、实践基础、创新品质等丰富内涵;既从历史与文化的视野分析了理论自信何以能,又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说清楚了理论自信以何能的问题;既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有研究领域,又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