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社会动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摘要:
就政党而言,社会动员是政党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影响,为实现某一特定政治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革命话语体系下的社会动员,无疑带有革命式群众运动的色彩和特征,其中有诸多宝贵经验是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借鉴的。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在任何历史阶段、任何历史关头和任何历史事件面前,社会动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集聚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参与的政治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党的社会动员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动写照。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从开始形成到发展成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再到继续发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对于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研究革命时期的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研究价值。在革命二十八年里,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形势,深入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状况,深刻把握中国实际、中国革命、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规律,深刻阐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动员、怎么样进行社会动员以及必须要动员谁、争取谁、团结谁等重要问题,从而动员起千千万万的革命力量投入到革命中,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21-1949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借鉴与吸收,更源于毛泽东本人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探索和思考。革命时期,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动员价值上具有人民性、动员目标上具有明确性、在动员策略上具有科学性、在动员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既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吸收和总结传统社会动员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动员体系需要把握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推动社会动员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统筹;把握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推动社会动员目标与有效动员策略的相互协调;把握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推动传统动员方式与现代动员方式的同频共振;把握价值性与导向性的统一,推动动员机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互动,从而构建现代社会动员体系,把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