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深度学习
脑膜瘤MRI图像
分类
病灶分割
摘要: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绝大多数的脑膜瘤为良性,只有约3%为恶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100万人中有1.2-2.7例脑膜瘤患者。在脑膜瘤的临床诊治中,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尽早进行脑膜瘤的早筛诊断可以显著提高病人预后与生存时间。在临床诊断中,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脑膜瘤进行检测,且MRI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有很好的诊断效果。然而,MRI增强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会对受检者的肾功能造成一定的代谢负担且费用较高,具有明显的身体负担与经济负担缺陷。脑膜瘤MRI图像一般包含3个模态:T1模态、T2模态和T1c模态,其中T1模态和T2模态的序列属于平扫序列,T1c模态的序列属于增强序列。目前,公共数据平台中公开的脑膜瘤数据集大多包括MRI增强序列(T1c模态)图像且病灶明显,基于此种数据集构建的脑膜瘤MRI图像分类模型和病灶分割模型很难为临床脑膜瘤的大规模早筛检查和MRI平扫序列图像(无增强)提供良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应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相关技术,对脑膜瘤MRI图像的分类与病灶分割两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数据的清洗与预处理。MBMI(Meningioma Brain MRI Images)数据集的原始样本收集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影像科的129例患者的20541张原始图像。本文通过下列人工筛选流程完成了数据的清洗与标注:在去除噪声数据后,通过Radi Ant Viewer软件综合对比患者的各个序列MRI图像,对MRI增强序列样本进行人工标注。得到MBMI分类数据集中129例患者的12422个样本(平扫序列脑膜瘤样本1209个,无脑膜瘤样本6004个,正负样本比例约为1:5;增强序列图像脑膜瘤样本834个,无脑膜瘤样本4375个,正负样本比例约为1:5)。针对病灶分割问题,MBMI病灶分割数据集中有113例患者含病灶标签的905个平扫序列脑膜瘤样本。为防止过拟合,以上两个数据集均按照8:1:1的比例依据患者ID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收集自公共数据平台的脑膜瘤数据集(无患者ID)进行处理,调整图像数据尺寸后以8:1: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2、基于注意力机制和Inception V3网络的脑膜瘤MRI图像的分类模型构建。通过对原始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特征提取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改进通道注意力机制ME(Mix Pooling and Excitation)。ME模块改进了原来通道特征的提取方式,突出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信息,使注意力机制更注重通道间信息的差异性。本文进而将ME模块与Inception V3网络融合成ME-Inception V3网络,并用于脑膜瘤MRI图像分类。在技术路线上,针对MBMI分类数据集的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正类:负类约为1:5),本文基于集成学习并使用两级模型框架,使用两种策略进行模型预测结果的计算。通过设计实验对比ME-Inception V3网络与其他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模型的训练加入了增强序列以提高模型学习到的病灶特征,只使用平扫序列测试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ME-Inception V3网络和概率平均策略进行集成时,脑膜瘤的总体识别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模型,识别准确率为0.813。进一步,基于元分类器SVM进行集成时,ME-Inception V3网络的识别准确率提升为0.835。最后使用ME-Inception V3网络基于脑膜瘤MRI图像公开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出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0.962。这不仅表明ME-Inception V3网络结构结合SVM集成策略对于脑膜瘤MRI图像的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两个数据集的结果对比,说明针对平扫序列样本的分类预测具有相当识别难度。3、基于U-Net模型融合残差模块和注意力机制的脑膜瘤MRI图像病灶分割模型构建。为了解决传统U-Net模型随着网络深度的加深可能产生性能退化的问题,并且为了使模型对于脑膜瘤的病灶分割有更好的性能,本文通过对U-Net模型的思想、注意力机制的特点和残差网络结构的分析,提出了用于脑膜瘤病灶分割的SRU-Net(SE-Residual-U-Net)模型。SR-U-Net网络通过对传统U-Net模型中编码器的改进,将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融合模块SR嵌入到U-Net模型中作为其编码器部分。实验结果显示,SR-U-Net模型在MBMI病灶分割测试集上的MIou为0.651,而只使用Res Net作为U-Net编码器的Res Net-U-Net模型在测试集上的MIou为0.621,比SR-U-Net网络的结果低0.03,这说明融合注意力机制可以提高模型对脑膜瘤病灶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