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职高专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影像诊断学
人才培养
摘要: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诊断学临床教学的现状;探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为今后改进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临汾某职业技术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0级至2013级四届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430人;选取学生实习人数≥10人的13所临床实习医院中普通放射科、CT科室、MRI科室的一线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共计16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回顾法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法了解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的问题。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届毕业生共收回有效问卷407份,有效回收率94.65%(407/430)。年龄在21-2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23.10±1.27)岁。男221人,女186人,男:女=1.19:1;四届学生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995)。学生毕业后从事很相关专业(在普通放射、CT、MRI科室工作)、基本相关专业(在除外普通放射、CT、MRI科室的其他医学科室工作)的学生370人,占90.91%,其中从事很相关专业的学生占76.66%(312/407)。89.93%(366/407)的学生在本专业上进行了进一步学习。2.带教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回收率97.55%(159/163)。男98人,女61人,男:女=1.61:1。年龄在21-55岁之间,平均年龄(34.27±7.27)岁。带教教师以低年资医师为主,工作年限<10年的占64.15%(102/159);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57.23%(91/159);教学秘书3人,占1.89%(3/159);双师型教师6人,占总人数的3.77%。部分医生承担两个或三个影像科室的工作,工作范围广;多数带教教师没有向某一方向深入研究,科研相对滞后,甚至有15.72%(25/159)的医师还兼职技师工作。3.临床实习情况调查结果:(1)40.05%(163/407)学生经常与带教教师沟通交流;39.31%(160/407)学生积极参与病例讨论;48.65%(198/407)的学生对医学影像诊断学掌握的不好,22.60%(92/407)的学生表示没有掌握。35.22%(56/159)带教教师所在科室未制定统一教学计划;40.88%(65/159)带教教师在带教前未参加教学培训,26.42%(42/159)的教师认为科室对实习生无入科培训。实习生入科培训中由科室人员负责的占37.74%(包括18.24%的专人负责,19.50%轮流负责)。10.06%(16/159)教师认为实习生出科不需考核,即使考核45.91%(73/159)的教师凭带教印象进行。四届学生在实习期间书写诊断报告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X2=25.21,p=0.003),学生不写、一般不写诊断报告的人数比率逐年递增。不写、一般不写的有81人(19.90%),2010级5人(8.47%),2011级17人(14.66%),2012级20人(19.80%),2013级39人(29.77%);写的较少的有83人(20.39%),2010级9人(15.25%),2011级19人(16.38%),2012级21人(20.79%),2013级34人(25.95%)。(2)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学模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35)。四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9,p=0.314)。70.44%(112/159)的带教教师和59.71%(243/407)的实习生认为临床现行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4.72%(87/159)的带教教师和41.52%(169/407)的实习生认为现行教学模式一般。从学生角度比较了带教教师五种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多项选择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2,p=0.049);进一步对学生和教师在五种临床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5,p<0.001)。4.人才培养问题:(1)81.82%(333/407)的学生认为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比较大。在诊断报告不写、一般不写及写的较少的164名学生中,34.76%(57/164)的学生认为与以后从事的技师工作无关,没有必要写诊断报告;43.90%(72/164)的学生在书写报告时,感觉太难,无从下手;更有21.34%(35/164)的学生因为科室未安排书写诊断报告的工作。21.87%(89/407)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46.19%(188/407)学生认为老师的工作量大。33.33%(53/159)教师认为学生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