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耳道胆脂瘤
诊断学
病因学
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并分析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外耳道胆脂瘤的好发人群、病变破坏范围、好发症状表现、听力破坏程度、病因学组成等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06.01-2020.06.30共计5年间收治的237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纯音测听资料、术中所见、影像学等资料,根据病变破坏范围对患者进行分型;再通过比较不同分型患者在外耳道骨壁破坏位置、听力下降程度、病因学组成、主要症状表现等分析外耳道胆脂瘤不同破坏范围时临床特征差异,同时通过统计数据探究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外耳道肉芽形成原因。结果:外耳道胆脂瘤好发人群为中青年(16-45岁),性别、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造成听力损害多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常见前五症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耳漏、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耳鸣,疼痛多发生于病变仅累及外耳道骨壁阶段,累及鼓室和(或)乳突和(或)颞骨外的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外耳道上壁累及率、耳漏发生率、鼓膜穿孔率显著高于局限于外耳道病例(P<0.05),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中继发性外耳道胆脂瘤构成比较累及鼓室、颞骨骨质病例高(P<0.05),肉芽发生可能与骨质破坏范围有关而与耳漏无关(P>0.05),累及鼓室和(或)乳突和(或)颞骨外的外耳道胆脂瘤引起鼓膜穿孔多见于松弛部,而破坏局限于外耳道的外耳道胆脂瘤引起的穿孔多见于紧张部。结论:不同破坏范围的外耳道胆脂瘤,其在症状表现、骨壁破坏位置、听力损伤程度等临床特征具有差异,早期识别这些临床特征差异对改善外耳道胆脂瘤预后有明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