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Wnt通路
侧向发育型肿瘤
裙边
癌变
摘要:
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大多遵循腺瘤-腺癌序列发展。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相较于隆起型息肉(Protruded-type colorectal adenoma,PA)具有更高的癌变概率。裙边是LST边缘呈现平坦形态、带有宽腺管开口(pit)的一类微隆起病变,作为LST的前体病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Wnt/β-catenin通路作为一条肿瘤的经典通路,可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而Wnt1是激活该通路的重要始动因子。本实验对含裙边与不含裙边的L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含裙边的LST标本中Wnt1、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同一病灶上正常黏膜、裙边、LST组织中Wnt1、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估裙边对L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探讨Wnt通路相关蛋白在含裙边的结直肠L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究通过裙边进展到LST乃至癌组织的可能途径,为临床防治该类疾病提供可能的靶点。
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6年1月~2021年8月期间,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LST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共390例,其中包含带裙边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30例,根据有无裙边分为裙边组与非裙边组,病灶均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外科手术切除获取标本。分析、比较裙边组与非裙边LST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灶直径、病灶形态、术后病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Wnt1、β-catenin、c-myc在裙边组LST标本中的表达,分别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正常黏膜、裙边、LST部位中的表达。
结果:1、本研究纳入了390例LST病变,患者平均年龄58.45±12.00岁,男性221例(56.67%),女性169例(43.33%),病灶多见于近端结肠(183,46.92%),病灶形态以结节混合型(168,43.08%)为主,病灶直径多小于20mm(208,53.33%),病理级别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81,46.41%)多见。其中裙边LST有30例,占总LST的7.69%。单因素分析显示,裙边的存在与患者性别(女性)、LST病灶部位(直肠)、病灶形态(结节混合型)、病灶直径大小(≥20mm)、病理癌变率成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直肠病灶(P=0.001,OR=8.588,95%CI:2.428~30.379)和病灶直径≥20mm(P=0.008,OR=4.538,95%CI:1.477~13.940)是LST发生裙边的独立预测因素。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直肠病灶(P<0.001,OR=6.009,95%CI:3.190~11.318)和病灶直径≥20mm(P=0.001,OR=3.329,95%CI:1.662~6.670)是总体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P=0.002,OR=22.667,95%CI:3.140~163.629)是裙边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直肠病灶(P<0.001,OR=5.948,95%CI:3.038~11.645)和病灶直径≥20mm(P=0.001,OR=3.412,95%CI:1.644~7.082)是非裙边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3、根据免疫组化结果,Wnt1在LST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黏膜(P<0.001)和裙边(P=0.002),且在裙边中的表达强度也高于正常黏膜(P<0.001)。β-catenin及c-myc在裙边及LST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黏膜(P<0.001),但β-catenin(P=0.129)及c-myc(P=0.418)在裙边中的表达强度与其在LST病变中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4、在裙边及LST中,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裙边:r=0.423,P=0.020 VS LST:r=0.427,P=0.019),但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无相关性(裙边:P=0.310 VS LST:P=0.639)。
结论:1、与非裙边LST相比,裙边LST病变多出现在女性,形态多为结节混合型,病灶部位多见于直肠,病灶直径更大,恶性程度更高。直肠病灶和病灶直径≥20mm是LST发生裙边的独立预测因素。
2、直肠病灶和病灶直径≥20mm是总体LST及非裙边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裙边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3、Wnt/β-catenin/c-m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