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样间质
EBV相关
PD-L1
临床病理学特征
摘要:
目的探讨EBV相关性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EBVaG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及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EBVaGC占同期胃癌的3.6%,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2~74岁,平均61岁;位于近端胃13例(61.9%),远端胃8例(38.1%);肿瘤最大径1.5~11 cm。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小梁状分布或排列成腺管状,细胞多角形、合胞样,核空泡状,核膜明显,核分裂易见,部分病例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auren分型:肠型7例(33.3%),弥漫型4例(19.0%),混合型2例(9.5%),不确定型8例(38.1%)。免疫表型:PD-L1 CPS评分<1者3例(14.3%),PD-L1 CPS评分≥1者18例(85.7%);HER-20/1+(15/21),2+(6/21);Claudin-18.2阳性(10/21)。原位杂交:21例EBER原位杂交均显示肿瘤细胞核着色为深蓝色。与non-EBVaGC相比,两者在发病部位、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PD-L1 CPS评分、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4例生存,5例死亡,生存时间1.30~88.13个月。结论EBVaGC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好发于男性、近端胃、TNM分期早、淋巴结转移率低,PD-L1 CPS评分高,约1/3病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但其他组织学亚型的胃癌也可以有不同程度EBV感染。尽管EBVaGC预后有争议,但绝大多数文献均支持此亚型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