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猫
子宫蓄脓
子宫菌群
临床诊断
病理学变化
摘要:
子宫蓄脓是一种常见的猫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积聚大量脓液并伴有子宫内膜囊泡性增生的疾病,严重时会造成猫死亡。其主要病因包括内分泌失调、细菌感染以及机械性刺激等。生殖道中定殖大量微生物,生殖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生殖道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子宫内膜的菌群失调可能造成早期自然流产或辅助生殖失败,子宫蓄脓的宫腔内脓汁中分离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有害菌。本研究采用B超、DR、血液生化检查、子宫剖检及组织切片的方法鉴别诊断子宫蓄脓,结合全长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揭示患病猫子宫菌群变化,为治疗猫的子宫蓄脓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一子宫蓄脓猫的诊断及其子宫卵巢病理学观察通过临床门诊收集10只子宫蓄脓患猫和10只健康猫,对其进行了相关临床检查和对患猫摘除的子宫和卵巢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1)B超检查:通过B型超声扫查猫腹部,观察子宫蓄脓猫子宫的大小、宫腔的形状、宫腔内有无异物、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显示子宫蓄脓猫子宫壁广泛性增厚,呈等回声或混杂回声;子宫内含有大量低回声(含有不定量漩涡状回声液体)或混杂回声(含有无定形碎屑液体)的内容物,暗区内无胎体反射,提示有子宫蓄脓。(2)DR检查:使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拍摄健康猫和子宫蓄脓猫腹位和侧位影像,并对比观察子宫位置形态。结果显示,原本不易分辨的子宫在子宫蓄脓猫变得清晰可见,子宫角明显增粗,与健康猫差异明显。(3)血液学检查:健康猫和子宫蓄脓猫采血做血液学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子宫蓄脓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猫。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检查结果显示,子宫蓄脓组SAA值显著高于(P<0.05)健康组。生化检查结果两组猫的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肌酐在子宫蓄脓组高于健康组(89.66μmol/L vs 16.93μmol/L)。(4)子宫剖检及组织切片:将健康猫和子宫蓄脓猫子宫和卵巢采样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对比分析。剖检可见子宫蓄脓猫子宫角充盈膨胀,富有弹性,子宫管腔内有化脓性分泌物。子宫病理切片可见子宫蓄脓猫子宫黏膜层显著增厚,表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见大量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腺泡腔内致腺腔显著扩张,间质内亦见较多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伴有明显的腺体增生,间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卵巢病理切片可见子宫蓄脓猫卵巢内未见成熟卵泡,存在持久黄体。
试验二子宫蓄脓患猫子宫菌群的变化采集10只健康猫和10只子宫蓄脓猫(来自试验一)的子宫内容物样本进行全长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不同年龄健康猫子宫菌群的差异和健康猫与子宫蓄脓猫菌群差异。结果显示,子宫蓄脓猫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99.86%),优势菌属是埃希氏-志贺氏菌属(99.58%),优势菌种是大肠埃希氏菌(9.58%)。两组菌群在门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健康组的不动杆菌属、草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魏斯氏菌丰度显著(P<0.05)高于子宫蓄脓组,且子宫蓄脓组的埃希氏-志贺菌属丰度显著高于(P<0.05)健康组。使用鉴别培养基将子宫蓄脓猫的脓汁样本病原分离纯化,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短杆菌,经PCR鉴定和PCR扩增产物测序显示所有样本均是大肠埃希菌。
结论:(1)子宫蓄脓猫的血液学检查指标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和百分比增多且高于正常值,SAA值显著高于正常值。B超影像可见子宫蓄脓猫子宫壁广泛性增厚,呈等回声或混杂回声;子宫内含有大量低回声或混杂回声的内容物,暗区内无胎体反射;DR检查可见膨胀充盈的子宫;病理切片可见子宫黏膜层显著增厚,腺体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卵巢未见成熟卵泡,可见持久黄体。(2)健康猫子宫的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的不动杆菌属、草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魏氏菌属。(3)与1岁左右的猫相比,两岁以上猫优势菌属不动杆菌属减少,潜在致病菌草酸杆菌增多,提示着机体患病的风险升高。(4)子宫蓄脓猫子宫内的优势菌属主要是埃希氏-志贺菌属,优势菌种是大肠埃希菌。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大肠杆菌是患子宫蓄脓猫的子宫中主要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