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包虫病
病理学
炎性细胞
纤维化
半定量分析
摘要: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损伤的器官是肝脏,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绵羊感染包虫病后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包囊的压迫对器官产生机械性或病理性损害,包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动物发育受阻、生产能力降低和导致脏器废弃。探索包囊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包虫病对机体的感染过程中肝细胞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和肝脏纤维化的分子病理机制,可为包虫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1)为了探讨绵羊肝包虫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病理学过程,本研究以感染包虫病绵羊肝脏作为检测对象,通过病理形态学、病理组织学、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及超微形态学观察的检测方法,对绵羊感染包虫病后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肝脏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包囊发育期囊壁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带及炎症细胞团的形成,炎症细胞向囊外周肝实质扩散,包囊周围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囊壁分层明显,生发层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外侧为炎性细胞带。包囊形成期囊腔增大,囊壁生发层变薄,炎症反应减轻。包囊成熟期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包囊的外壁“角质层”,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包囊体积进一步扩张,生发层结构不明显,囊壁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随着包囊发育、体积增大,肝脏线粒体代谢加强,影响脂肪代谢。(2)为了探讨绵羊肝包虫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包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鉴定包囊周围炎症反应中的关键免疫细胞,本研究以感染包虫病绵羊肝脏作为检测对象,通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绵羊肝包虫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包囊及其周围组织进行CD3T淋巴细胞、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NK细胞、CD14单核巨噬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D63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D3T淋巴细胞表达于包囊壁炎症细胞带,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减小;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于包囊壁炎症细胞带,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减小;CD19B淋巴细胞在正常肝组织和包囊成长各时期均无阳性表达;CD56NK细胞表达于包囊壁炎症细胞带,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减小;CD14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于正常肝组织血管壁、包囊壁与包囊周围肝组织,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减小;嗜碱性粒细胞CD63表达于包囊壁炎症细胞带,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减小。(3)为了探讨绵羊肝包虫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包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纤维化情况,本研究以感染包虫病绵羊肝脏作为检测对象,通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绵羊肝包虫包囊形成不同时期的包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纤维化蛋白COL1、COL3、α-SMA、MMP2、S100A4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1、TNF-α、VEGFR-3,对其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OL1在包囊壁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区域由包囊壁外侧向内测移动,且范围增大,而表达量逐渐减少;COL3在包囊壁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减少,但阳性表达范围逐渐增大;α-SMA在正常肝组织中在血管壁有微量表达,在包虫肝脏包囊囊壁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多,阳性表达范围增大;MMP2在包囊壁和包囊周围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多,阳性表达范围增大;S100A4在包囊壁表达,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多,阳性表达范围增大;TGF-β1在包囊周围组织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多,阳性表达范围增大;TNF-α在包囊周围组织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多,阳性表达范围增大;VEGFR-3在包囊壁表达,随着包囊生长发育表达量增加,包囊成熟期表达量减少,阳性表达范围先增大后减小。上述结果总结了绵羊感染包虫病后包囊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初步探索了包虫病对机体的感染过程中肝细胞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和肝脏纤维化的变化,可为包虫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