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乙型肝炎
谷丙转氨酶
免疫状态
HBcAg
摘要:
目的分析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经肝穿刺病理诊断的CHB患者,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免疫耐受期、免疫控制期"的HBV DNA、HBeAg状态分为慢性HBV携带状态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以及不符合上述两组的不确定期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有序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284例ALT正常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其中慢性HBV携带状态组6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88例、不确定期组132例。284例CHB患者中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inflammation grade,G)且(或)纤维化分期(fibrosis stage,S)≥2者182例(64.08%),S≥2患者155例(54.58%),G≥2患者120例(42.25%)。不确定期组患者G且(或)S≥2的比例[70.45%(93/132)]高于慢性HBV携带状态组[48.44%(31/64)]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65.91%(58/88)](P均<0.05)。慢性HBV携带状态组患者的年龄和S≥2比例[33岁,39.06%(25/64)]均低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39岁,56.82%(50/88)]和不确定期组患者[39岁,60.61%(80/132)](P均<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组患者的ALT水平(19 U/L)低于慢性HBV携带状态组(26 U/L)和不确定期组患者(23 U/L)(P均<0.05)。在284例CHB患者中,G且(或)S≥2的患者HBcAg胞质/胞质胞核表达型的比例高于G且S均<2的患者[73.08%(57/78)比32.08%(17/53),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胞质/胞质胞核型比例逐渐上升。在慢性HBV携带状态组和不确定期组中,G且(或)S≥2的患者HBcAg胞质/胞质胞核表达型的比例均高于G且S均<2的患者[93.33%(28/30)比43.33%(13/30);59.46%(22/37)比12.50%(2/16);P均<0.05]。年龄≤30岁和>30岁患者中,G且(或)S≥2的患者分别占52.7%(39/74)和68.1%(143/21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正常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64.08%(182/284)发生了显著肝损伤,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肝细胞HBcAg的表达部位与显著肝损伤有一定关系,有望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年龄>30岁、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年龄≤30岁、ALT正常,但有显著肝组织损伤的CHB患者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