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胶质肉瘤
临床病理
分子病理
治疗
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SM)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2014年6月—2024年7月确诊的25例GSM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5例GSM患者的肿瘤好发部位为幕上,其中颞叶有9例,额叶3例,顶叶3例,额颞叶、颞底和顶枕叶各2例,枕叶、丘脑、小脑和双侧侧脑室各1例;肿瘤直径1.2~8.0 cm,中位肿瘤大小4.5 cm; 17例为原发性胶质肉瘤(PGS),8例为继发性胶质肉瘤(SG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胶质瘤细胞阳性表达GFAP,肉瘤细胞阴性表达GFAP且周围被网状纤维单独环绕,25例IDH1均为阴性,13例患者Olig-2阳性(13/18),ATRX蛋白均为阳性表达(15/15),p53突变型10例(10/19),MGMT甲基化3例(3/14),Ki-67阳性指数5%~95%;分子遗传学检测显示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6例(6/12),BRAF基因V600E位点均为野生型(0/7),1p缺失19q无缺失2例(2/18),1p无缺失19q缺失1例(1/18),EGFR基因扩增1例(1/12),PTEN基因缺失1例(1/6);手术切除24例,活检1例,术后行放疗+替莫唑胺(TMZ)化疗17例(17/25),术后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4例(4/25),单纯手术4例(4/25);术后发生颅外转移5例(5/25),4例失随访,16例死亡。19例患者平均总生存期(OS)为16.5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4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对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PGS患者的PFS和OS明显优于SGS患者(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SM具有双相组织学病理特点,该疾病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较差,PGS患者预后明显优于SGS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