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针吸
前列腺切除术
病理学
复发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Gleason分级4级占比(G4%)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不良病理特征和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RP治疗的109例非转移性前列腺癌(nmPCa)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2~3级(Gleason评分3+4分或4+3分)。年龄(67.40±6.11)岁,体质量指数(BMI)(25.36±2.97)kg/m^(2)。穿刺前最近一次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9.76(6.89,12.95)ng/ml,游离PSA(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0.11(0.08,0.16)。前列腺体积(PV)32.60(24.57,45.63)ml。PSA密度(PSAD)0.28(0.17,0.44)ng/ml^(2)。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I-RADS)5分49例(45.0%)。临床T分期≥T_(2b)期84例(77.1%)。穿刺标本总长度(22.91±5.18)cm,中位穿刺针数24(20,24)针,中位穿刺阳性针数6(4,9)针。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3+4分52例(47.7%),4+3分57例(52.3%);穿刺组织中存在筛状结构30例(27.5%)。根据穿刺标本中各针的Gleason分级4级肿瘤占全部肿瘤的比例、肿瘤占全部组织的比例、组织长度计算G4%,G4%中位值2.45%(0.74%,6.01%)。将患者分为高G4%(≥2.45%)组55例,低G4%(<2.45%)组54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PSA、PSAD、临床T分期、穿刺阳性针数、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穿刺组织有筛状结构、G4%等指标与不良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上述各项指标诊断不良病理特征的性能。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G4%组和高G4%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CR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的BCRFS的关系。本研究的不良病理特征定义为术后Gleason评分≥4+3分或病理分期≥T_(3)a期。结果高G4%组和低G4%组分别有44例(80.0%)和16例(29.6%)具有不良病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4%是不良病理特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5%CI 1.02~1.50,P=0.033)。G4%、tPSA、PSAD、临床T分期、穿刺阳性针数、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穿刺组织有筛状结构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99、0.641、0.615、0.679、0.677、0.607、0.639,G4%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G4%预测生化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0.9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G4%(<10.97%)组和高G4%(≥10.97%)组的BCRFS分别为55个月和28个月,术后第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6%和74.1%,术后第3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8.0%和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4%是影响患者BCR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1,95%CI 1.00~1.23,P=0.041)。结论对于ISUP分级2~3级的nmPCa患者,穿刺活检中更高的G4%对术后不良病理特征和生化复发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优于Gleason评分和PSA等临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