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心理病理学
现象学
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
摘要:
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病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其心理病理学思想对20世纪的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早在1913年,他就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系统方法论著作《普通心理病理学》,在这部关于心理病理学的奠基之作中,他创造性地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应用在精神病学诊断和心理治疗领域,确立了以现象学心理病理学为取向的海德堡传统,奠定了他在德语世界精神病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因此,他也和克雷佩林、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勒等人一样,并称为现代精神病学的“伟大创始人”。同时,由于解决了医生的自我认同问题及在医患关系中的突出贡献,他也被誉为“医学经典人物”之一。在心理病理学的发展中,没有一个人会反对雅斯贝尔斯在这个领域中创建了一个新的现象学潮流时的历史作用。毋庸置疑,如果没有雅斯贝尔斯的先驱工作,现象学不可能取得它在心理病理学中的地位,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方式可能也是另一番模样。即使是今天,他的心理病理学思想对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20世纪下半叶,随着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的飞速发展,一种将精神疾病还原为大脑疾病的研究取向成为心理病理学中的主流范式,一些研究者甚至走上了极端还原主义的道路,这种研究取向无疑遗忘了雅斯贝尔斯百年以前的创举,也遗忘了回到心理学最原初体验的道路。因此,本文选题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够弥补在学术研究中对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贡献的忽视,倡导心理病理学甚至是心理学向人文科学取向回归,在充分研究梳理雅斯贝尔斯心理病学思想的基础上,为当下的心理病理学、心理治疗学以及心理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反思和发现。
本文以雅斯贝尔斯的心理病理学思想为选题,希望达成以下研究意义:第一,系统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心理病理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心理病理学的思想脉络。雅斯贝尔斯的心理病理学著作虽然仅有三本,但其心理病理学理论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且其核心思想特征总是在其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思想中隐现,他的心理病理学思想系统而深刻,在整个西方心理病理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第二,对于更系统、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雅斯贝尔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雅斯贝尔斯思想的庞杂性和他所处时代所形成的思想的特殊性,雅斯贝尔斯的思想吸引国内外学者在心理病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也正因此,对雅斯贝尔斯思想的研究工作因分散而在系统和深入性上略显不足。本文深度聚焦于其心理病理学思想,一方面可以为学界把握其整体思想脉络提供一点资料补充,另一方面也填补了国内对其心理病理学相关研究的缺失和不足。第三,对雅斯贝尔斯的心理病理学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助于对当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的心理现象进行理解、阐释和判断。雅斯贝尔斯尔多元、创新的方法论秩序倡导了一种现象学与心理学、人文哲思与自然实证相整合的研究路径,其现象学取向下的心理症状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为人类指明了一条通达心灵生活的理解之路。最后,在临床实践层面上,笔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者,自觉对雅斯贝尔斯的心理病理学思想的梳理和把握有助于指导当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尤其是在对处于病与非病的临界状态的来访者的实践工作中,多元的方法论可以整合心理学意义上的咨询工作与精神病学意义上的治疗工作,从心理和身体层面共同促进来访者的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使其获取更多的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掌控感,减少内在冲突,重建生命意义。
本文以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雅斯贝尔斯的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心理病理学思想体系。笔者以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的三本著作研究为起点,结合他的生存哲学、历史哲学思想,对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的研究界定、研究方法、核心理论和临床实践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篇章结构设置上,本文一共分为7个章节,第1章是导论,包括对论文的整体介绍,主要包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等内容。第2章是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的思想渊源。其中包括胡塞尔、韦伯、李凯尔特、海德格尔等在哲学上对雅斯贝尔斯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精神病学领域中,雅斯贝尔斯对弗洛伊德、宾思旺格、韦尼克、格里辛格、克雷佩林等人的理论批判与超越。第3章是雅斯贝尔斯对心理病理学的界定。本章首先介绍了雅斯贝尔斯对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病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科学与哲学研究思路的界限划定;其次,梳理了雅斯贝尔斯对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界定,澄清人与动物、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周围世界的区别;最后,阐述了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中的界限思想,他认为人的本质只有在临界境况中才能被把握。第4章是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创新是雅斯贝尔斯心理病理学的核心内容。本文中详细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差异以及雅斯贝尔斯的方法论秩序,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