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苍耳子散
病理表现
免疫功能
白扁豆
黄芪
绞股蓝
五指毛桃
摘要:
探讨苍耳子散联合不同补气中药(白扁豆、五指毛桃、绞股蓝、黄芪)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及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评估各种组合在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1/2型(Th1/Th2)免疫平衡及改善鼻黏膜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5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OVA致敏及激发方法构建AR模型,成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组(阳性药物组,每日给药量1.05 mg/kg)、苍耳子散组(每日给药量5.58 g/kg)及苍耳子散联合白扁豆组(苍耳子散白扁豆共煎,每日给药量2.58 g/kg)、苍耳子散联合五指毛桃组(苍耳子散五指毛桃共煎,每日给药量3.10 g/kg)、苍耳子散联合绞股蓝组(苍耳子散绞股蓝共煎,每日给药量0.93 g/kg)、苍耳子散联合黄芪组(苍耳子散黄芪共煎,每日给药量3.10 g/kg),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14 d。记录各组大鼠打喷嚏、流涕、搔鼻等症状并量化评分,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13、IL-12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等炎症指标,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等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鼻腔症状总分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总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苍耳子散联合白扁豆组大鼠总分明显低于盐酸西替利嗪组(P<0.05),苍耳子散联合白扁豆组、联合黄芪组大鼠总分明显低于苍耳子散组(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结构明显紊乱,部分上皮组织脱落或不完整,伴有腺体肥大、黏膜水肿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大鼠病理损伤均显著减轻,以苍耳子散联合白扁豆组、联合绞股蓝组改善最为明显。模型组大鼠IL-12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IL-13、YKL-40及IgE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P<0.05);苍耳子散组及苍耳子散联合五指毛桃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不及盐酸西替利嗪组(P<0.01,P<0.05),苍耳子散联合黄芪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盐酸西替利嗪组(P<0.01,P<0.05);苍耳子散联合白扁豆组、联合绞股蓝组、联合黄芪组大鼠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苍耳子散组(P<0.01,P<0.05)。苍耳子散组大鼠血清ALT、γ-GT、CRE及BUN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P<0.01,P<0.05);苍耳子散联合补气药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苍耳子散组(P<0.05,P<0.01);除苍耳子散联合五指毛桃组,其余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在苍耳子散基础上分别加用白扁豆、五指毛桃、绞股蓝、黄芪4种补气药可进一步改善AR模型大鼠Th1/Th2免疫失衡和鼻黏膜病理表现,且能减轻苍耳子散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加用白扁豆或黄芪可更好地减轻鼻黏膜症状,加用白扁豆或黄芪、绞股蓝可更好地改善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加用白扁豆适用于IL-12显著下降、Th1功能低下者,加用黄芪适用于Th2活跃、黏膜过敏反应突出者,加用绞股蓝适用于IgE/YKL-40高表达、慢性炎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