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失眠
注意缺陷
ERP
P300
CNV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注意缺陷的神经电生理学基础。
方法:以3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30例正常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刺组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双)、三阴交(双),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应用PSQI睡眠量表评定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舒尔特方格量表及32导事件相关电位仪评定失眠患者注意缺陷的改变情况,针刺组各项检测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疗程和针刺结束进行评定,共3次,正常对照组只在与针刺组相同的疗程段进行相关检查,不进行任何处理。
结果:1.睡眠质量评定:PSQI量表评分针刺组针刺前与针刺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程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注意功能评定:(1)舒尔特方格量表评分:针刺组针刺前与针刺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程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P300:针刺组针刺前与针刺疗程结束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P3b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程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NV:针刺组A点、C点潜伏期针刺疗程结束后分别与针刺前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A-B点波幅针10次和针刺20次分别与针刺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A-S2’面积针刺10次和针刺20次分别与针刺前比较明显增大,S2’-C面积则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针刺前与正常对照组第一次检测数据比较:A点、C点潜伏期延长,A-B点波幅降低,A-S2’面积减小,S2’-C面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针刺20次与正常对照组20天检测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质量与注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针刺组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睡眠量表指数与注意量表指数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00;睡眠量表指数与P300潜伏期和波幅均显著相关,与CNV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相关性;舒尔特注意量表与P300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与P300波幅、CNV潜伏期和波幅显著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00。
结论:1.睡眠质量降低引起患者注意缺陷,影响其生活质量。2.针刺通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注意缺陷症状。3.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注意缺陷与其能逆向性调节失常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