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肯尼迪病
F波
兴奋性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肌萎缩侧索硬化
F波
拇短展肌
小指展肌
运动神经元
分裂手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型颈椎病
平山病
肯尼迪病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分裂手
摘要:
第一部分F波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肯尼迪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快速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目前ALS病因尚未明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患者预后不良。ALS诊断需要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证据,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记物。ALS病情进展隐匿,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早期容易误诊漏诊,例如一些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出现于病程晚期或无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临床上有时难以与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 KD)鉴别。既往研究显示ALS和KD在感觉神经传导、针级肌电图、皮层兴奋性测试、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至今缺乏关于ALS和KD的F波特点比较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ALS患者和正常受试者尺神经F波参数差异并分析ALS患者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异常对F波参数的影响来探讨ALS中F波的特点;并试图通过分析和比较ALS患者和KD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特点的差异,探讨F波在ALS和K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组自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的82:名ALS患者,所有患者建立病案数据库,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症状、体征及所检测肌肉的MRC肌力分级等。5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受试者尺神经为研究对象,对AL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行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和F波检测。比较AL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尺神经F波参数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LS患者尺神经F波参数与上肢锥体束征和小指展肌MRC肌力分级(MRC5级、MRC4级和MRC<3级)的关系。连续入组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的37名以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男性ALS患者和同时期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的32名KD患者;3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ALS患者、K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参数差异。结果:AL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尺神经F波参数的比较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S患者尺神经平均(P=0.040)和最大(P)<0.001)F波波幅、平均(P<0.001)和最大(P<0.001)F/M波幅比、重复神经元指数(P<0.001)、重复F波指数(P<0.001)和巨大F波出现率(P<0.001)增高,F波时间离散度(P<0.001)、最短F波潜伏期(P<0.001)延长,F波时限(P=0.004)缩短,F波出现率(P<0.00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S患者尺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P<0.001)和F波出现率(P<0.001)与小指展肌MRC肌力分级显著相关;F波平均(P<0.001)和最大波幅(P=0.002)与上肢锥体束征显著相关;平均(MRC,P<0.001;锥体束征,P<0.001)和最大(MRC,P=0.001;锥体束征,P=0.002)F/M波幅比、F波时限(MRC,P<0.001;锥体束征,P=0.047)、重复神经元指数(MRC,P<0.001;锥体束征,P=0.009)和重复F波指数(MRC,P<0.001;锥体束征,P=0.002)与小指展肌MRC肌力分级及上肢锥体束征显著相关。ALS患者与KD患者F波参数的比较研究发现,与AL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KD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最大F波波幅、巨大F波出现率和出现巨大F波受试者比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LS患者相比,巨大F波可出现于KD患者多条神经且倾向于对称分布。在所测F波参数中,出现巨大F波神经数量是区分ALS和KD最有效参数,曲线下面积为0.908(95%可信区间:0.835-0.982)。受试者≥3条神经出现巨大F波区分ALS和KD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5%和81%。ALS患者(r=0.107,P=0.529)和KD患者(r=0.162,P=0.418)巨大F波总出现率与病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波参数受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影响,可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池的完整性和兴奋性。F波有助于鉴别ALS和KD,不受患者病程影响。对于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的男性ALS患者,如果巨大F波出现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以及多条神经记录到巨大F波(三3条)或巨大F波对称分布于左右侧相同神经需考虑KD诊断,建议行KD基因检测。第二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分裂手现象的电生理学研究和机制探讨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分裂手现象是指拇短展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