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髋臼
血管
解剖学靶向通道
骨科手术机器人
智慧手术
摘要:
目的:探索髋臼骨折前路腹膜外解剖学靶向手术路径,逐步实现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微创技术需求。方法:新鲜中国成年人遗体标本,给予动脉血管灌注。仰卧位状态下,选择髋臼前柱、前壁、臼顶、内侧四边体、坐骨大切迹5个最常见骨折部位,测量上述区域直径≧2.0 mm血管的分布位置和密集度。拟定血管与骨骼最短直线距离0~5.0 mm为Ⅰ级极度危险,5.0~10.0 mm为Ⅱ级高度危险,10.0~20.0 mm为Ⅲ级一般危险。在半径30.0 mm范围内动、静脉血管分布数量≧10,8,6条,分别拟定为A级极度危险区/B级高度危险区/C级一般危险区。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拟定5个区域的血管保护级别。总结避让重要血管的腹膜外靶向微创手术路径通道。结果:Ⅰ级极度危险血管为死亡冠,闭孔动、静脉,股动、静脉,臀上动、静脉,需Ⅰ级保护。Ⅱ级高度危险血管为髂腰动、静脉,髂内动、静脉及其分支,髂外动、静脉,臀下动、静脉,需Ⅱ级保护。Ⅲ级一般危险血管为腹壁下动、静脉,脐动、静脉,睾丸动、静脉,需Ⅲ级保护。A级极度危险区位于坐骨大切迹。B级高度危险区位于耻骨上支闭孔区、臼顶、内侧四边体。C级一般危险区位于前壁。直径≧5.0 mm血管损伤后大出血,可致快速死亡,包括髂总动、静脉,髂外动、静脉,髂内动、静脉。5个区域的血管保护级别依次为ⅠA有臀上动、静脉,闭孔动、静脉,死亡冠血管;ⅠB有股动、静脉。ⅡA有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ⅡB有臀下动、静脉。ⅢB有睾丸动、静脉,子宫圆韧带动、静脉,脐动、静脉。耻骨上支、前壁(2处)、臼顶部、弓状线坐骨大切迹区域为腹膜外靶向髋臼骨折微创路径。新发现3处以往解剖学著作和文献均未描述的动脉血管,直径1.0~1.5 mm,分别命名为死亡冠血管的耻骨后营养支、臀上动脉腰大肌支和腹膜支、髂肌血管髋臼顶营养支。结论:本研究为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髋臼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提供了5种靶向路径通道,可快速到达髋臼5个靶向骨折部位,减少对非骨折区域正常组织的医源性损伤。新发现的3处血管丰富了髋臼血管解剖学,对避免术中血管损伤出血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