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中静脉
半肝切除术
三维重建
腹腔镜手术
摘要:
目的:通过将肝脏及脉管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对重建后肝脏的肝中静脉解剖进行分析。从立体角度了解肝中静脉的血管走形及其分支在肝脏中的引流区段。总结肝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变异分型、肝中静脉分支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半肝切除术提供指导。方法: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的入院病人中,由于肝脏占位、胰腺占位及其他器官占位性病变或可能伴有周围组织器官转移,在行上腹部增强CT后(1 m m),运用安徽紫薇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三维重建平台对所得二维数据进行处理,重建后得到与CT原始的DI C O M数据相符的肝脏三维模型。重建的结果与原始CT图像吻合,包括肝脏实质、门静脉血管、肝动脉血管、肝静脉血管、下腔静脉等主要重建器官及管道。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选取标准为占位对下腔静脉,肝中静脉影响小,并且上述静脉无严重变形、扭曲,以及既往无肝脏手术史。生成三维重建模型后,运用三维软件阅读器中调长度、角度、切割等相关功能,测量以下数据:1、MH V的主干及肝外长度、血管直径;MH V与周围肝静脉共干及肝外长度、血管直径。2、MH V与IV C、LH V、RH V的夹角;MH V与周围静脉共干时与矢状面的夹角。3、MH V在Ⅳa段、Ⅳb段、Ⅴ段、Ⅷ段中直径大于3m m的分支血管数4、MH V的变异分型5、以MH V与IV C所在平面将肝脏大致分为左右半肝,测量MH V起始处1c m、2c m、3c m、4c m、5c m、6c m及MH V最远处与肝表面的垂直距离;与MH V轴平行,经肝表面最高点作一直线,该最高点与MH V的垂直距离,并且测量上述各点与IV C的垂直距离。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得到二维图像,将二维数据重整,三维构建后分析如下。1、MH V汇入IV C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MH V单独汇入IV C,占36.5 8%(30/8 2);MH V与LH V共干汇入IV C,占62.2 0(51/8 2);MH V与LH V及RH V共干汇入IV C,占1.2 2%(1/8 2)。2、MH V主干长度:最长为10 6.0 0 m m,最短61.0 7 mm,平均为(71.5 8±10.4 0)m m;MH V的肝外长度:最长为7.0 2 m m,最短为0.8 0 m m,平均为(4.2 6±1.7 5)m m;MH V靠近IV C的血管直径:最长为13.6 3 m m,最短为6.2 3 m m,平均为(9.3 5±2.6 4)mm。3、MH V与LH V共干长度:最长为17.4 2 m m,最短为2.0 5 m m,平均为(11.7 6±3.6 7)mm;MH V与LH V、RH V共干长度为5.4 6 m m;MH V与LH V共干直径最长为15.3 7 m m,最短为6.7 6 m m,平均(10.1 5±2.2 3)m m;MH V与LH V共干肝外长度:最长为6.6 5 m m,最短为0.4 3 m m,平均为(3.4 7±1.2 0)mm;MH V与LH V、RH V共干肝外长度为3.8 5 m m;MH V与LH V、RH V共干直径为16.9 8 m m。4、MH V与IV C的夹角:最大为80.1 5°,最小为43.1 6°,平均为(60.2 4±11.4 8)°;MH V与LH V的夹角最大为10 8.6 7°,最小为48.9 3°,平均为(73.4 5±16.9 8)°;MH V与RH V的夹角:最大为62.0 0°,最小为26.3 5°,平均(44.2 4±10.5 5)°。5、MH V单独汇入IV C时,与矢状面的夹角为最大为62.3 6°,最小为32.8 4°,平均(44.1 8±6.0 6)°,MH V与LH V共干时与矢状面的夹角最大为72.1 8°,最小为36.5 2°,平均(52.4 5±10.4 9)°,三支静脉共干时MH V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6.8°。6、MH V在Ⅳa段直径大于3m m分支数最多为2支,最少无分支,平均(0.6 2+0.4 9)支;MH V在Ⅳb段最多为3支,最少1支,平均(1.5 3±0.6 1)支;MH V在Ⅴ段分支最多为4支,最少1支,平均(2.1 9+0.3 9)支;MH V在Ⅷ段最多为3支,最少1支,平均(1.7 8+0.6 5)支。7、MH V一支型72例,占87.8%;两支型8例,占9.8%;三支型2例,占2.4%。8、MH V靠近IV C为起点,距此1c m与肝表面垂直距离为(13.5 9±2.6 5)mm,与IV C距离为(10.4 5±2.5 7)mm;距此2c m与肝表面距离为(23.8 8±2.9 8)mm,与IV C距离为(15.0 2±2.6 8)mm;距此3c m与肝表面距离为(32.9 5±3.2 9)mm,与IV C距离为(25.5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