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剖学
踝关节外侧韧带
下伸肌支持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下伸肌支持带和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以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关系,从而为韧带的加强缝合和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基础。材料与方法:1.选用青岛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23例踝关节尸体,观察下伸肌支持带(Interior Extensor Retinacular,IER)外侧束(或Stem韧带)的形态结构,有无IER斜外侧束(Oblique Superolateral Band,OSLB),对相关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IER与腓骨膜的最近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将Stem缝合在腓骨膜上。2.选取22例(1例踝关节因韧带质量差排除)上述所用踝关节尸体测量每具标本的足长与足宽,并对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观察并测量:(1)ATFL和CFL的形态,包括分束、韧带长度、体部宽度,若韧带呈多束,则分别测量每一束的长度、宽度;(2)CFL与腓骨长轴之间角度大小;(3)分别测量ATFL、CFL腓骨止点中心与外踝尖、腓骨前结节、隐匿结节的距离;(4)ATFL距骨止点中心与距骨颈外侧点距离;(5)CFL跟骨止点中心与跟骨结节水平面、矢状面垂直方向的距离。每组数据测量2次取平均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ATFL上束和单束、CFL的长度、宽度与足宽*足长的相关性。结果:1.23例踝关节中有11例尸体IER在外侧仅见Stem韧带,12例踝关节中发现在Stem韧带上方存在质韧组织,其内外层与IER外侧束(Stem韧带)无明显界限,与之前文献描述的IER斜外侧束(OSLB)相符合,并可以轻易缝合于腓骨膜。所有Stem韧带不能缝合于腓骨膜,Stem韧带与腓骨膜的平均距离为11.60mm,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为19.04mm和6.53mm,在单样本K-S检验中P>0.05(P=0.2),符合正态分布。在组织学方面,Stem可见平行排列致密、粗大玻璃样胶原纤维:纤维细胞纤细,核深染,内层见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外层见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在OSLB中,主要构成于疏松的玻璃样胶原纤维,中间散在分布少量脂肪结缔组织。2.22例踝关节尸体,18例为双束ATFL,4例为单束ATFL。双束ATFL中,上束长约16.40±2.60mm,宽约5.50±1.13mm;下束ATFL长约12.50±2.52mm,宽约4.20±1.44mm;单束ATFL长约14.10±4.03mm,宽约8.09±1.86mm。CFL均为单束,3例有跟距外侧韧带(Lateral talocalcaneal ligament,LTCL)伴行,CFL平均长约23.31±2.23mm,宽约8.09±1.86mm,与腓骨长轴夹角约为137.13±7.76°。ATFL上束和单束、CFL的长度与宽度与足长*足宽无明显相关性。双束ATFL中,有11例上束ATFL腓骨止点位于隐匿结节,只有1例下束腓骨止点位于隐匿结节,其余6例位于两者之间,4例单束ATFL腓骨止点均位于隐匿结节上。上束及单束ATFL腓骨止点距离腓骨尖、腓骨隐匿结节以及腓骨前结节的距离分别约为16.65±2.65mm、4.03±1.38mm(7例,排除单束)、17.25±1.78mm;下束ATFL腓骨止点距离上述骨性标志距离分别约为12.71±2.57mm、4.77±1.69mm(17例)、22.39±1.70mm;CFL腓骨止点距离上述骨性标志点的距离分别约为8.86±1.45mm、9.81±2.61mm、25.67±2.62mm。上束及单束ATFL距骨止点与距骨颈近端点距离约为10.86±1.67mm,下束约为18.08±1.10mm。CFL跟骨止点与跟骨结节冠状面距离为约22.98±3.30mm,与跟骨结节水平面距离为约6.88±1.62mm。结论:***外侧束具有解剖变异性,Stem与其上方发现OSLB有明显不同的组织学结构,可作为Brostrom-Gould手术中加强ATFL修复的重要材料;IER的Stem的韧带活动性差,需谨慎应用于Gould手术中。***具有解剖变异性,在重建手术中可针对上束ATFL重建;CFL均为单束,LTCL的形态不同,使CFL呈现不同形态,ATFL、CFL的长、宽受多种因素影响,与足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跟骨结节、距骨颈近端、腓骨隐匿结节、腓骨尖、腓骨前结节在定位韧带止点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