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足跟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胫后动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双动力皮瓣
应用解剖学
摘要:
目的探讨蒂部含有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及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其在足跟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精细解剖。观察指标:(1)小腿全长;(2)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的吻合情况, 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的穿出部位;(3)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吻合处的外径及吻合处至外踝的距离;(4)含有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的皮瓣最小蒂部宽度。纳入2018年6月—2023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均采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创面的2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患者年龄9~57(43±12)岁, 其中男15例、女7例;单纯软组织缺损13例, 肌腱损伤3例, 骨缺损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5 cm~7 cm×15 cm。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及皮瓣愈合情况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8例下肢标本小腿全长(38.78±3.04)cm,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4.88±0.83)支腓动脉穿支的吻合加强, 其中(1.13±0.35)支位于小腿下1/3, 外踝后上穿支位于外踝上(5.12±1.05)cm处;8例标本均存在与腓肠神经血管链相吻合的胫后动脉交通支, 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吻合处外径(1.32±0.40)mm, 吻合点位于外踝上(5.86±0.43)cm处。据此设计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 包含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及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的皮瓣最小蒂部宽度为(3.36±0.36)cm。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2例, 其中3例出现浅表软组织部分坏死, 经换药及植皮处理后痊愈,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随访, 患者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78±0.75)分下降至(2.22±0.81)分, 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优16例、良4例、一般2例, 皮瓣质地及功能均较好。结论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吻合丰富, 血管链-胫后动脉交通支位置相对恒定, 满足设计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的需求。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