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脾动脉
解剖
分型
摘要:
目的:基于3DVT探讨SA的解剖学及分型,旨在为临床实施脾胰外科手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0例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薄层增强CT扫描,提取DICOM格式存储数据导入三维可视化系统行三维重建。观察并统计3DVT的重建情况和重建率、SA的起源部位、弯曲个数、与胰的位置关系、SA末端第一级分支数目。测量SA长度、起始部直径、终末部直径、SA末端分支处与脾门的距离、SA总分支点与胰尾末端的距离和脾门与胰尾的距离,之后进行三维可视化分型。结果:共完成100例患者CT数据的三维重建,100例图像中SA、脾、胰重建率为100%(100/100);100例SA中有99例SA起源于腹腔干,为99%(99/100),有1例起源于腹主动脉,为1%(1/100);SA的长度最短为49.77mm,最长为272.99mm,平均为116.60±30.71mm;SA起始部的直径最小为3.27mm,最大为5.47mm,平均为5.59±1.06mm;SA终末部的直径最小为2.58mm,最大为7.58mm,平均为4.63±0.98mm;SA末端分支处与脾门的距离为19.21(0-68.15)mm;SA总分支点与胰尾末端的距离为15.99(0-127.23)mm;脾门与胰尾末端的距离21.34(0-138.23)mm;SA行程中没有弯曲的有1例,为1%(1/100);有1个弯曲的有23例,为23%;有2个弯曲的有45例,为45%(45/100);多于2个弯曲的有31例,为31%(31/100)。SA末端发出第一级分支数目1支的有4例,为4%(4/100);发出2支分支的有76例,为76%(76/100);发出3支分支的有15例,为15%(15/100);发出多于3支分支的有5例,为5%(5/100);SA多维度分型结果为形态学分型为l型:1例,为1%(1/100);p型:23例,为23%(23/100);s型:45例,为45%(45/100);不规则型:31例,为31%(31/100);SA空间分型为Ⅰ型:23例,为23%(23/100);Ⅱ型:57例,为57%(57/100);Ⅲ型:4例,为4%(4/100);Ⅳ型:16例,为16%(16/100);脾门区分型为一支型:4例,为4%(4/100);二支型:76例,为76%(76/100);三支型:15例,为15%(15/100);多支型:5例,为5%(5/100)。胰尾右侧型:55例,为55%(55/100);胰尾左侧型:45例,为45%(45/100);SA分支处与脾门间距离的距离分型为分散型:47例,为47%(47/100);集中型:42例,为42%(42/100);梳型:11例,为11%(11/100)。结论:1.本研究100例SA中,起源于腹腔干有99%(99/100),平均长度为116.60±30.71mm,起始部平均直径为5.59±1.06mm,终末部平均直径为4.63±0.98mm。2.本研究按不同标准将SA分类为以下类型:SA按形态学标准可分为l型、p型、s型和不规则型4种类型。其中l型占1%(1/100),p型占23%(23/100),s型占45%(45/100),不规则型占31%(31/100)。SA按与胰腺关系的空间分型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其中Ⅰ型占23%(23/100),Ⅱ型占57%(57/100),Ⅲ型占4%(4/100),Ⅳ型占16%(16/100)。SA的脾门区类型可分为一支型、二支型、三支型、多支型、胰尾右侧型和胰尾左侧型6种类型。其中一支型占4%(4/100),二支型占76%(76/100),三支型占15%(15/100),多支型占5%(5/100),胰尾右侧型占55%(55/100),胰尾左侧型占45%(45/100)。根据SA一级分支处与脾门间的距离大小可分为分散型、集中型和梳型3种类型。其中分散型占47%(47/100),集中型占42%(42/100),梳型占11%(11/100)。3.本研究中的SA解剖学数据及3DVT分型结果可能为临床实施胰脾外科手术提供相应解剖学依据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