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国际比较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将教育目标转变为“素养”的培养,并围绕核心素养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对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具有指导性意义。而课程标准需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因此课程标准的修订需要国际视野。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法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韩国、芬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以及物理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研究一是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比较研究,主要基于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别从结构框架、课程结构两个维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课程标准结构框架包含共同课程要素。从纵向上看,课程概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所选10个课程标准中都有所涉及;课程评价有8个课程标准涉及;课程实施有6个课程标准涉及;有4个课程标准涉及“其他”要素。从横向上看,除去“其他”要素,中国、英国、韩国、芬兰均包含课程概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五个课程要素;美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瑞典、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不涉及课程实施要素;法国和日本不涉及课程评价要素。(2)课程结构的设置方式具有差异性。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按课程划分,如中国、英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日本、瑞典、韩国、芬兰;二是按年级划分,如法国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三是按内容划分,如美国。
研究二是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主要基于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从层级结构和目标内容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课程目标的层级结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课程目标结构化,如中国、美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芬兰。二是课程目标未结构化,如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韩国。(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有一定的关联性。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在内容中明确指出该内容对应的目标要求,如美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二是内容与目标在内涵上有联系,但并未明确指出该内容所对应的目标要求,如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韩国、芬兰。(3)课程目标在内涵上有共通之处但各国侧重点不同。各国课程目标都涉及到对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且均涵盖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要求,但各国课程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研究三是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主要基于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从内容主题、表述方式、内容广度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内容主题的划分方式各有特色。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按课程划分,二是按年级划分,三是按核心概念划分。(2)内容主题的设置方式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体现在各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都采取主题式编排方式,且在内容主题的设置上均不是按照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这五个主题进行划分。差异性在于内容主题的层次结构不同,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的结构进行组织;二是以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具体内容的结构进行组织,分别采用条文陈述、表格陈述等方式呈现;三是以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的结构进行组织。(3)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大多数课程标准都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学等内容,但有些内容是在其他国家中被提及但我国在高中阶段还未涉及到或未注重到的。(4)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多数国家同时采用两种表述方式,且所有国家都采用“描述期望”的表述方式。但在行为动词的选取上,我国选取的行为动词更加丰富且具有层次性。(5)各国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都注重物理学知识的丰富性,相比之下各国更为注重经典物理学的相关内容,其中重点关注力学和电磁学主题相关内容,对热学和光学主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具体从“广度/占比情况”来看,在力学主题中,我国分别排序第四/第五,处于中间水平;在热学主题中,我国分别排序第二/第四,处于中间靠前水平;在光学主题中,我国均排序第五,处于中间水平;在电磁学主题中,我国排序第三/第四,处于中间靠前水平;在近代物理学主题中,我国分别排序第五/第四,处于中间水平。此外,我国课程内容总广度排序第五,处于中间水平。
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分别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和加强物理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理解和落实两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课程标准修订和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地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