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小学
武术课程
内容
构建
摘要:
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繁荣的后备人才,其健康水平是影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但近些年来,肥胖、近视、崇洋、体弱这些问题日益成为限制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中国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强身健体、育德修心、传承民族体育、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功能,一直以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优缺点,论证现行武术种类: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段位制武术等纳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的可实施性,对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方向进行探讨,构建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武术教学内容。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现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相对多样,简单易学,展现形式图文并茂,清晰明了。不足之处为技击性缺失,武德、武理等文化修养部分匮乏,通过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形式、合理化其衔接可以使得中小学武术的发展更为顺利。2.中小学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找准自身在体育课程中的定位,即发挥其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独特属性,体现体育项目的共同属性方能博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其独特属性即为中华民族文化性与中国武术技击性。3.在中小学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汲取不同类型武术的优秀部分加以融合,从而最终“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竞技武术套路的初级培训体系及初级套路;武术散打的格斗能力;传统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武术理论知识,武德等方面内容;段位制武术的晋级体系等优点可以借鉴融入到中小学的武术课程内容当中。4.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的构建设计以增强体质健康,健身、防身、修身为课程目标;以整体性、系统性为课程构建原则;以增加趣味,简化套路,突出技击,强调实战,技德合一,传承文化为方向指导;以武术基本功、基础套路、基础格斗为技术动作教学内容,以武德、武礼、武理为武术文化修养教学内容构建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达到传承与弘扬我国武术的目的。5.具体课程内容:水平一以趣味武术,武术基本功为主;水平二以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基础套路为主;水平三以武术基础套路,基础格斗为主;水平四以基础套路(拓展学习),基础格斗加强为主;水平五以分化教学为主;水平六作为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同时各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而设置相应的武德、武礼、武理教学内容,从而由下至上、由低至高、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层层递进,构建出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