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统工艺
劳动教育
劳动课程
摘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学校劳动教育仍然存在特色化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各地区、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不佳。针对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劳动教育必须要因地制宜。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课程也要具有地方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劳动课程资源。传统工艺制作是劳动课程的一个任务群,它比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生产劳动更具有地域特色。把体现地方文化的传统工艺融入学校劳动课程,开发传统工艺劳动课程,有助于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学校几乎没有正式开设独立的传统工艺劳动课程。在此背景下,探讨传统工艺劳动课程的建设对于劳动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部分,体现了课程的内在形态。所以,从课程内容体系出发,探讨义务教育阶段传统工艺劳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对于传统工艺劳动课程的建设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从当前学校传统工艺劳动课程内容体系的基本情况来看,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着价值取向不明确、缺乏系统性、构成要素单一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学校对于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对于课程内容缺乏合理的设计,对劳动课程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传统工艺劳动课程内容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爱劳动的教育”和“会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方面,首先应当明确传统工艺劳动课程的目标,建议从“爱劳动”和“会劳动”两个维度展开,明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其次,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地筛选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再次,根据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组织课程内容,形成纵向各学段相互衔接、横向与其他板块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相互配合的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最后,厘清传统工艺劳动课程内容体系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