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评价指标体系
地区差异
时序变动
摘要:
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省级行政区层面加以测度,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自强观、优化供给观、扩大内需观、顺畅流通观、空间联动观、改善民生观、高水平开放观“七观合一”的角度,系统梳理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供给质量、培育内需体系、资源顺畅流通、统筹空间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稳步扩大开放等7个一级指标组成的新发展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在省级行政区层面测度2011—2020年新发展格局水平,探究我国省份间新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与地区差异特征,并给出在全国层面、地区层面和省级层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与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新发展格局指数得分稳定上升。科技自立自强与资源顺畅流通一级指标增长较为迅速,但提升供给质量、培育内需体系和稳步扩大开放一级指标增长乏力。第二,各省份新发展格局指数差异较为明显,在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扩大开放这两个一级指标下的差距较大。第三,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每年的新发展格局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但相关性略有下降;从局部空间自相关看,大部分省份的新发展格局指数呈现正相关,但相关性较低。第四,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的新发展格局指数较为领先,东北地区的新发展格局指数增长乏力并在2019年被中部地区超越,地区间差异逐年下降;南方地区新发展格局指数的得分与增速都高于北方地区,地区间差异呈现逐年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