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非正式会谈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别国文化,对他国文化也有一个全新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将逐步减少,加速了文化自身的重构与更新,促进了文化边界的跨越,也模糊了文化边界,文化差异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松动,出现“和而不同”的文化新形势。本文以《非正式会谈》六季节目为主要研究内容,各国青年代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国青年代表的语料进行记录和整理,将跨文化交际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的现象作为落脚点,提出针对对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参考性建议。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意义和《非正式会谈》的地位与国际影响阐述研究背景,并论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从内容差异性、形式多样化、青年代表的多元化特色三个方面介绍《非正式会谈》的概况,将节目议题分为碰撞性文化议题和争议性生活议题两种,着重选取话题具有典型性和争议性的期数中的口语语料以语言知识类和文学常识类进行内容分类,并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各国青年代表出现偏误主要集中在近义词、语素负迁移和成语的望文生义,同时也发现各国代表对热词、俗语、惯用语和文学常识掌握较好。第三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从词汇、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方面分析《非正式会谈》中各国代表语料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差异,词汇方面又进一步细化到词汇内涵和词汇使用偏误,而词汇使用偏误主要由于中外词汇含义不能完全对应,且汉语存在大量近义词。第四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通过对节目中的文化融合现象进行分析,了解文化融合现象的类型主要为语言交际中的流行语使用等方面,以及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的非语言交际方面,体现文化融合现象由浅到深,由语言知识到情感价值观的趋势。第五章根据前三、四章的分析得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提出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训练新词、近义词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偏误的词语,形成新的习惯,同时注重文化教学,帮助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度,并了解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