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言语行为
反驳言语行为
文化维度
跨文化交际
摘要:
言语行为研究一直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焦点,同时也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一种基本工具。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奥斯汀提出,塞尔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使之更加的严谨和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言语行为中的抱怨和拒绝以及感谢等言语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但对于反驳语以及汉英反驳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还很少。国外对于反驳的研究多与论辩相关,很少涉及生活中的反驳语言的具体探究。国内研究多是基于礼貌策略对于单一语言表达模式的具体探究,比如课堂反驳话语,网络反驳话语,会议反驳讨论及汉语口语反驳话语等,鲜少从跨文化视角出发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文以中美生活类影视剧中搜集的300条反驳言语行为作为研究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且语料以Searle提出的言语行为适切性条件为准则。论文通过对所选取的反驳言语行为语料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反驳言语行为实施的策略和具体方式并总结其异同;然后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势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和女性化以及不确定性回避为变量,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反驳言语行为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维度对实施反驳言语行为者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中美反驳言语行为有那些表达方式?(2)中美反驳言语行为方式的异同点是什么?(3)不同文化维度对于中美实施不同反驳言语行为方式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表达者在实施反驳言语行为时更倾向于使用委婉的间接方式以维护对话双方的面子,相反,个体主义背景下的美语使用者在实施反驳言语行为时则是更倾向于使用直接方式以达到明确的对话目的,并且美语中的反驳言语行为模式比汉语更多样。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言语行为研究,还可以提出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文化因素,为日常跨文化交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之间的差异一直是造成交际失败和语用失误的主要因素,我们不仅要意识到语言形式的不同,掌握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规则,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有效得体地表达交际意图,促成有效交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尴尬或冒犯。因此,研究中美不同文化下的交际者如何在特定的场合有效、得体地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成功,无论是对日常跨文化交际,还是对跨国交流合作,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