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讲好中国故事
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
他者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参与全球治理的目标,中国亟待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战略应势提出,愈来愈多的学者认识到他者视角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尤其是“建设性”的他者所述故事对于增强我们自述的启发作用。但目前中国故事的他述研究主要关注的他者为国际留学生,外国网红/博主以及纪录片导演等群体,对于在华外国人主要构成群体之一的外国专家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探究外国专家所讲述的中国故事的特色,以求进一步丰富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研究的群体类型。本研究采取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方法,利用《外国专家的中国文化故事》系列书籍中的48篇故事建立专用语料库,结合语料库工具与话语分析方法,研究书籍中的外国专家讲述中国故事在主题和语言两方面的特点以及故事中作为他者的中国的话语呈现。研究者首先借助关键词,关键词类和关键语义域技术,从宏观层面切入研究语料库,探讨外国专家所述中国故事偏好的主题和语言特色。研究发现,就主题偏好而言,外国专家倾向采用包容性的视角,在故事中时时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联系起来;他们倾向采用微观的视角,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自身在城市的教学生活体验;他们倾向于吐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将在中国的生活当作跨文化学习的旅程;就语言特色而言,外国专家所述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情感表露性和交互性,情境唤起性,更高的自我思维感受公开性,倾向于展示长期的,持续的,惯常的跨文化体验。研究者随后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凸显的关键词“China”和“Chinese”进行索引行分析,从微观层面探究围绕中国的话语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主要以中性的方式被呈现,并且作为他者的中国是围绕中国的主要话语之一。外国专家所构建的作为他者的中国,主要具有“构成性”和“异质性”两方面的特点。外国专家通过跨文化比较唤起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让不同文化相互映照,展现了“他者”在跨文化接触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外国专家在讲述中国故事时的主题和语言使用偏好,便于我们进行中国故事自述时有选择性参考,也为如何帮助外国专家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提供了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