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跨文化交际
防疫健康码
中德对比
摘要: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加速了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数据的丢失和滥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会导致经济损失。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冠疫情期间,大数据特别是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在抗疫防疫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各国民众对健康码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文化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本文以健康码为切入点,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德两国民众对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认知和态度的异同。与学术界大多局限在技术和法律层面探讨数据保护的研究相比,此主题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本文首先对数据保护和跨文化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中德两国关于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了介绍。在进入实证研究之前,对数据与个人隐私保护和跨文化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证明数据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离不开跨文化背景的土壤。作者进行文献阅读,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亲身经历,对24个有关疫情监管措施真实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借助跨文化理论,作者找出中德两国在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方面防疫健康码领域异同的原因。最终得出三个方面相同点和不同点结论。中德相同点:1)合作,健康码的设计都基于政府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2)革新,两国都非常重视数据保护这个新的议题;3)人文关怀,两国都关注到了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现实。中德差异表现为:1)中国属于关系扩散文化,德国则属于关系特定文化;2)中国的集体主义对比德国的个人主义;3)中国遵循“天人合一”,德国则以规则为导向。
通过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德文化的异同,更深入地了解中德两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从而帮助我们减少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特别是在对外语言沟通、翻译以及对外语言教学领域,并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巩固中德友好关系,推动中德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