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图式理论
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行动研究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需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开展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需要将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融入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然而,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聚焦于单词语法的讲授、课文的译读、习题的演练而忽视了文化的教与学。虽然部分教师已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困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文化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开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推广和应用。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能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行动研究,以考查该理论对于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化图式理论是否能够调动高中生跨文化交际兴趣?
2.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化图式理论是否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基于文化图式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在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成绩,进而提升语言教学质量?
本研究基于文化图式理论,建构了“3阶段3类型9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某重点中学两个教学班118名学生为例,开展了为期10周的2轮行动研究。实验前测数据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水平方面能力并无明显差异,对本文研究具有公平性。笔者将其中一个班设为实验班,在行动研究期间教师采用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3阶段3类型9任务”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设为对照班,行动研究期间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笔者通过文化水平测试、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笔者用IBM SPSSStatistics27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本文呈现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阐明本研究不足之处并提出后续展望。
研究表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3阶段3类型9任务”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调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兴趣,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英语成绩。然而,该教学模式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期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