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观
文化呈现
内容分析
跨文化交际教材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外语教学领域中语言和文化学习的资源和途径,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尽管如此,教材仍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依据。外语专业的语言类教材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至少涵盖了该语言的本土文化。因此,对语言教材的研究往往也会关注其文化元素。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习基础性语言教材来掌握语言知识,也需学习专业类教材。这些专业教材中,有的侧重于技能培养,如翻译教材;有的则强调软实力的培养,如文学和跨文化交际教材。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教材中,文化内容尤为重要。因此,对语言专业学生的教材进行文化内容分析时,应当包括专业教材的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语言教材。
外语教材的编写由编写者、学科领域和目标受众等因素共同决定,其所展现出的文化内容更是如此。文化内容是文化的显性呈现,其所隐含的文化观在确定教材文化内容的选择与展示方式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外语专业的教材涵盖了语言学习、翻译、文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特别是专注于文化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教材,着重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与平等性。然而,现有关于跨文化交际教材的研究对于文化内容与文化观之间的联系探讨不足,未能深入分析决定文化内容呈现的隐性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中的显性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文化观,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文化。
基于上述考量,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跨文化交际教材呈现了什么样的文化?是如何呈现的?(2)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的文化呈现方式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观?它们与文化呈现有何关联?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定的六本跨文化交际教材中所包含的各国文化群体信息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分析。首先通过电子检索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初步筛选。此后,通过人工的双重审查,确保了材料检索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随后,本研究参考了Moran(2001)与Baldwin et al.(2006)提出的理论框架,对教材中呈现的文化信息点进行了系统的编码和分类,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这一过程,本文旨在揭示跨文化交际教材中文化呈现的多样性、深度以及背后的文化观。
研究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教材在文化呈现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不同教材对各文化群体的关注程度和呈现方法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既体现在所选文化内容的范围上,也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此外,这些教材在呈现文化时倾向于采用多维度的方法,而非单一维度的强调。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包括直接介绍文化的章节,还涵盖了通过各种主题间接展现文化的章节,体现了多元文化观与单一文化观并存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本文填补了研究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的文化呈现与文化观关联的空白,强调了文化观在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优化跨文化交际教材的编写与应用提供了建议,并指明了未来跨文化交际教材在呈现文化时如何保持平衡和促进跨文化理解,更好服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践行跨文化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