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育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测度评价
摘要:
产业融合是产业演进和发展的突出趋势,其中体育旅游产业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成长,年均增速在14%以上。作为休闲娱乐新型产业,发达国家体育旅游产业与旅游产业占比达到25%,相较之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偏小,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产业经济发展重要转变形态,数字经济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相应地,数字经济也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面对体育旅游产业当前发展困境与机遇,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基于对体育旅游产业等相关文献的整理,构建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框架。首先,在产业融合理论、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支撑下,本文将具有幸福产业和健康产业特征的体育旅游产业和绿色、公平、效率和持续等特性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剖析了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其次,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黄河流域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进行客观赋权和发展指数测算,并从整体层面、分区域层面、分维度层面详细评价了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最后,利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并加入其他影响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控制变量,从直接效应和传导效应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了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融合类别、三维结构优化、一个导向遵循和三个要素投入内在逻辑。其次,厘清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从精准配置效应和技术赋能效应形成了直接驱动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消费扩容效应构成了传导驱动效应。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三个假说为下文面板回归奠定理论基础。(2)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以产业基础、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产业动能四个维度的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能力和数字产业创收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0年面板数据的测度发现,黄河流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提升态势,其中体育产业近年持续发力,增长幅度明显,而旅游产业发展已相对趋于平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阶梯式特征。(3)黄河流域近十年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历经“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极协调过程”五种演进状态,总体呈现出由起步阶段向稳定阶段再到成熟阶段迈进态势。从空间上看,整体区域差异较大,存在继续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多极化现象。(4)数字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我国的数字经济水平每提高1%,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会提升0.596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发达程度、建成区绿化率对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系数为负,外商投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5)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强化区域协同作用,实现数据资源合理配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破高端人才储备困境等政策建议。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一方面加速了体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刺激了市场需求扩张,纾解了内外环境压力,重现了产业价值创造过程。另一方面也为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体育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体育旅游产业效率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另外,本研究通过对黄河流域9省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测度评价,验证了数字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和作用大小,为黄河流域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实践思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