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司避税
媒体关注
代理成本
摘要:
公司避税普遍存在,公司避税活动涉及公司各个利益行相关者和国家税务机关,基于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研究公司避税行为具有实用价值,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在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公司的避税活动研究框架后,公司避税活动不仅仅被视为出于纯粹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也体现为一种管理层自利行为或者股东自利行为的公司治理问题。较为激进的公司避税活动如果不是出于纯粹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而是出于自利动机,那么会导致社会整体资源的低效率分配——一方面国家无法获得相应的税收收入,另一方公司的整体利益和价值也会受损。总体而言,有两种方式可以减弱企业的避税激进程度,一种是从根源上减弱管理层的避税意愿和避税活动,另一种是在避税活动发生时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这两种处于不同环节的方式实际上对于避税的影响不是独立的,而应该综合看待。当税务机关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和监管力度时,会从根源上减弱管理层的避税意愿和避税行为;当管理层的避税意愿和避税行为降低时,税务机关可以相应地降低税务检查和监督成本。而媒体能够在以上两个环节及二者的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企业的避税活动向一个更有利于社会整体资源分配的方向转换。从管理层的避税意愿来看,媒体可以通过获取和传播信息,破坏避税活动所需要的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的信息环境。这将从根本上抑制企业的避税意愿和避税活动,无论是基于提升公司价值的避税行为,还是基于自利目的的“非效率避税行为”。从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关注和监督来看,媒体通过搜寻企业信息,降低了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成本,尤其是与企业相关的媒体负面报道通常可能会引发社会公众和税务机关的关注。媒体这种使得国家税务机关无需花费成本就能获得企业相关信息的作用,使得税务机关的纳税征收过程更具效率和更具针对性,降低企业的避税活动对国家税收收入造成的消极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本文理论分析认为媒体负面报道可以显著抑制公司的避税行为。进一步的,本文探讨了媒体负面报道可能影响公司避税活动的一种途径,检验了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本文同时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制度环境、行业竞争度对于媒体负面报道和公司避税活动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了实现本的研究目的,本文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和内容为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媒体报道和公司避税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进行文献述评。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对将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关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样本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以及模型设定。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和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结果、相关性分析来展开样本的主要特征,然后进行回归结果分析,最后是稳健性检验方法。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局限性。首先,岁对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最后针对本文研究方法或研究内容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可以进行的研究。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以下结论:(1)媒体负面报道可以显著抑制公司避税行为,而通过作用于债务的代理成本是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公司避税行为的一种途径。(2)分析师关注与媒体负面报道的关注对公司避税行为的作用是互补的。(3)制度环境与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避税行为的作用是相互替代的。(4)在竞争度低的行业中,媒体负面报道可以显著抑制公司的避税活动,而在竞争极度激烈的行业环境中,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避税行为不存在显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