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ICU日记
机械通气
ICU后综合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式日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转出ICU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疲乏以及睡眠质量等心理障碍方面的影响,并结合现象学方法研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中的心理体验,寻求改进干预方案的建议,以期为家属参与式日记在临床环境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1.使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以及小组会议法,制定以床旁护士为主导、家属参与记录ICU日记的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方案。并运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入住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综合ICU的156名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日记干预,在患者转出ICU后的第1、3、6个月应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随访,转出ICU后第1、3个月使用疲乏量表-14(FS-14)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以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疲乏和睡眠质量方面的组间差异,从而探讨家属参与式日记的效果。
2.使用目的抽样法,从完整参与了干预阶段的ICU转出患者中选取受访对象,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于24小时内转录为文字资料,从中提取与归纳出主题,获取患者在接受家属参与式日记中的心理体验,从定性资料方面评估家属参与式日记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家属参与式日记的改进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应用R 4.2.1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质性研究部分访谈资料使用Nvivo 11进行存储编码,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分析与主题归纳。
结果
1.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42例,其中干预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并发症个数、年龄、住院时间、婚姻、医保、家庭收入、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对比,在转出后第1月,两组IES-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1.73,95%CI:-0.15-3.61,P>0.05);转出后第3月,两组IES-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0.16,95%CI:-1.47-1.79,P>0.05);转出后第6月,两组IES-R评分有统计学差异(LS均值2.33,95%CI:0.97-3.69,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转出后第1、3、6月)IES-R评分的组内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3.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转出后第1月,两组GAD-7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0.51,95%CI:-0.33-1.35,P>0.05);转出后第3月,两组GAD-7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0.19,95%CI:-0.56-0.93,P>0.05);转出后第6月,两组GAD-7评分有统计学差异(LS均值0.72,95%CI:0.10-1.35,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转出后第1、3、6月)抑郁评分的组内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4.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对比,转出后第1月,两组HAMD-24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1.35,95%CI:-0.49-3.19,P>0.05);转出后第3月,两组HAMD-24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0.26,95%CI:-1.39-1.91,P>0.05);转出后第6月,两组HAMD-24评分无统计学差异(LS均值1.20,95%CI:-0.16-2.55,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转出后第1、3、6月)HAMD-24评分组内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
5.两组患者疲劳评分对比,转出后第一月,干预组FS-14评分(8.19±1.76),对照组(8.46±1.73),两组FS-14得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第三个月后,干预组FS-14评分为(5.47±1.79),对照组FS-14评分为(6.23±1.59),两组FS-14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6.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转出后第一月,干预组PSQI评分(5.97±3.21),对照组(6.74±2.82),两组得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第三个月后,干预组PSQI评分为(4.68±2.60),对照组PSQI评分为(5.91±2.44),两组PS